多年的“兩頭在外”模式,使得出口企業只要照著客戶設計好的樣式,照單生產,按時交貨即可賺取製造利潤,一般無需接觸服裝設計與市場開發這兩個環節,這使得銷售渠道和品牌的建設維護,成為制約出口企業轉型內銷的瓶頸。其次,產能如何重新分配也是出口企業轉型的一道門檻。對於加工企業而言,外貿與內銷的出廠價相差不多,企業盈利主要依靠強大的產能優勢。
對於王滿生來說,擺在面前的困難更加嚴峻。
“由於出口主要是標魚(4.5斤以上8斤以下),而內銷需求主要是大魚,8斤以上才好銷售。此外,隨著養殖成本的增加,企業資金周轉困難較大,水產養殖業又不能以物抵押,銀行貸款無望。”王滿生說。
除了品牌和渠道,對於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還存在交易風險和賬期的問題。由於外貿採取的是國際標準的信用證和提前預付訂金制度,貨到付全款;而內貿則需要供貨方先行墊付商品,在一定的賬期之後再跟供應商結算。這種類似“賒貨買賣”的經營模式,短的賬期要半個月二十天,長的可能要一兩個月。
說易行難 出口轉內銷“打鐵還需自身硬”
由於全球疫情蔓延,國際市場需求大幅下降,我國今年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出口轉內銷,是應對當前疫情之下全球經濟被動形勢的重要舉措。
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外貿基本穩定。
我國擁有14億人口規模的大市場,消費需求旺盛、消費升級加快,外貿企業轉身搞內銷,有充足的市場空間。但內銷、外銷是兩個市場體系,在政府出台各項政策的基礎上,企業還需練好“內功”。
在浙江寧波,博菱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至6月份實現出口外貿銷售7000多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實現了50%的逆勢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