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際社會主張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和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美國一再忽視巴勒斯坦人的權利。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國,但未確定其疆界。11月26日,時任美國國務卿舒爾茨發表聲明,表示里根政府拒絕向參加聯合國會議的巴解組織主席阿拉法特發放赴美簽證。美國此舉自然遭到很多國家的譴責。
1991年10月30日中東和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召開時,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都出席了會議。老布什在講話中不提“土地換和平”的原則,不提東耶路撒冷的問題,不提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權利,這種“有意為之”的講話無疑有利於以色列一方。馬德里中東和會後,巴方通過與以色列和談,陸續收回了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冷戰結束後,美國先後組織了多次巴以問題和平談判,但一直未能有效化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分歧。2003年正式啟動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公開支持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該計劃是根據美國小布什總統的建議,並經美國、俄羅斯、聯合國和歐盟四方聯合磋商後確定的分三步解決巴以衝突的和平方案。“路線圖”計劃與以往計劃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明確提出了“兩個國家共處”的概念。
不過,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10月19日文章認為,美國對“兩國方案”這一目標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且隨著巴以衝突循環往復,美以關係也越來越密切。特別是近些年,美國提“兩國方案”時都受到以色列國內政治現實的阻礙,以色列極右翼團體明確告訴美國“以方不會作出巨大的外交讓步”。
在聯合國層面,美國不斷阻撓巴勒斯坦尋求國家地位的努力。2012年11月29日,在“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這一天,聯大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目前在聯合國享有的“觀察員實體”地位,提升為“觀察員國”地位。但是在安理會層面,美國一直否決巴勒斯坦“聯合國會員國”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