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11月5日電(記者 方敬為)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4日率重量級企業團訪華。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西方陣營自從美中貿易戰以來,在經貿上被迫重組、選隊,有損國家利益,近期則因俄烏戰爭衝擊加劇,也讓西方陣營出現反思,是否要為了同盟(美國)利益犧牲國家利益,德國的舉措正是往中間靠攏的訊號,是否引起骨牌效應,值得關注。
蔡東杰,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德國聯邦總理朔爾茨4日率企業團訪問中國,訪團有12名德國多家跨國企業CEO等高階主管,堪稱頂級商業代表團。包括金融業的德意志銀行,汽車業的大眾、寶馬集團,化工業的巴斯夫、瓦克化學集團,能源業的GeoClimaDesign,食品業的Hipp,運動品牌愛迪達,製造業的西門子,醫藥與生物科技的默克集團、德國拜耳、BioNtech等。
德國總理率企業大老訪華,是否與俄烏戰爭衝擊歐陸經濟有關?
蔡東杰表示,俄烏戰爭是催化劑,事實上從美中貿易戰以來,全球的經濟結構都進入被迫重組的狀態,本來全球整體經濟發展的主軸是自由貿易,概念就是根所有國家以個別條件與產業優勢“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國家根據個別利益,在貿易自由化的環境中,尤其是在世貿組織(WTO)的規範之下,有序的進行國際貿易行為。
他說,可是自從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後,表面上是在講述經濟問題,本質上卻是政治性的問題,涉及到美國要保護本身霸權地位不受威脅,因此以經濟為場域來解決政治的問題,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全球化帶來逆流狀態,也讓許多國家的經濟貿易利益受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