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只是一個縮影。在穩住“基本盤”的前提下,新經濟的競相成長,打開了長三角發展的新空間。
新基建激活新經濟——
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上海移動國際數據中心二期工程全面復工。這個中心總體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提供超過2萬個機架的裝機能力。
無論“雲經濟”“宅經濟”還是“非接觸經濟”,你我瀏覽的每個網頁、發送的每個訂單,背後都需要大量的數據運算和存儲。給海量大數據提供“糧倉”,長三角各地的數據中心建設駛入“快車道”。
阿里宣布雲計算和數據中心千億級投資計劃,江蘇計劃建設南京位置服務數據中心……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工程部臨港辦副主任黃浩程說:“傳統基建耗費大量鋼材、混凝土,新基建則更多依靠先進設備、技術和智力的投入。”
浙商研究院副院長楊軼清分析,長三角製造業基礎雄厚,好比電腦硬件較強。以5G、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相當於電腦的軟件。軟硬件配合,可以驅動經濟結構的系統升級。“長三角的數字經濟居於全國前列,有能力成為新基建的‘樣板間’,為全國輸出經驗。”
新經濟釋放新動能——
位於上海張江科學城的鈦米機器人,疫情暴發後全公司沒有休息過。“不誇張地說,我們研製的智能消毒機器人賣成‘期貨’了。”鈦米創始人潘晶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