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聯合國為何將穀雨節氣定為“中文日”
http://www.crntt.hk   2020-04-19 11:05:14
 



  據歷史考證,吃香椿的習俗最早始於唐代,在宋代被正式確認。北宋魏國公蘇頌在其所著的《本草圖經》中寫道:“椿木實,而葉香,可啖”,這是有記錄中最早食用香椿芽的記載。香椿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明朝時期,曾專門在宮廷種植蔬菜的“官菜園”裡設置暖棚,專為皇家種植香椿。

  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則稱“燕齊人采椿芽食之以當蔬”。清代美食家袁枚也曾在《隨園食單》中記載了香椿頭拌豆腐這道家常小菜,“到處有之,嗜者尤眾。” 可見民間的食椿習慣就已遍布大江南北。康有為甚至還寫過《咏香椿》這首詩:“山珍梗肥身無花,葉嬌枝嫩多杈芽。長春不老漢王願,食之竟月香齒頰。”

  北京有句老話:“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椿芽生木體。”說的是每年穀雨時節,正是香椿長出嫩芽的時候,此時的香椿不但鮮嫩,且光澤度強,香味濃厚。老北京人吃香椿亦有講究,常見的吃法就有七八種。如香椿餅、炸香椿魚、香椿拌豆腐、腌香椿、香椿豆兒、吃餡兒等。



  而汪曾祺的散文《豆腐》裡,就詳細寫下了香椿拌豆腐的做法:“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裡的上上品。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顔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為碧綠,撈出,揉以細鹽,候冷,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以南豆腐為佳),下香油數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穀雨貼——禁殺五毒,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