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社爲民族與和平求索的大局情懷
http://www.crntt.hk   2021-10-08 16:16:21
祇有擁有了為民族與和平求索的大局情懷,才能跳出思想的囿局,才能辦好中評社。
  中評社╱題:中評社爲民族與和平求索的大局情懷 作者:郭偉峰(香港),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

  【摘要】歷史已經走過了2700多年,今天的愛國精神的內涵與屈原時代當然不會完全相同。但是,沒有屈原愛國精神的發源,再經過千秋百代的匯合、淬煉、升華,也就不見得擁有如此鮮明的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中評社要把握當代愛國精神的本質,也要銘記中華民族傳統的愛國精神。屈原當時是處在國之將亡的時代,他苦苦求索,可惜終無出路。我們現在處在民族將興的前夕,也要具備突破最後的艱難的求索能力,爲兩岸的未來尋找和平解決的最好方案,爲中華民族復興貢獻一代人的智慧。祇有擁有了爲民族與和平求索的大局情懷,才能跳出思想的囿局,才能辦好中評社,才能讓中評社獲得不斷進步的思想動力。

  中國評論通訊社香港總部的會議室掛著一幅書法橫匾,上書:“兩岸離騷上下求索”,詞是我撰的,字是請台灣書法家寫的。

  一、中評社爲何要高懸“兩岸離騷上下求索”的橫匾

  中評社的愛國精神既來自當代,也來自歷史的中國、文化的中國、民族的中國,因此,屈原的愛國精神與求索情懷不僅需要我們銘記,也需要我們學習。

  1、屈原精神是什麼?早年在武漢大學修讀中國文學史的時候,我在情感上被震撼到的是屈原的《離騷》。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從他開始,中華民族才有了以文學著名於世的作家。毛澤東曾經評價說:“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爲神聖。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屈原精神是什麼?可以這樣歸納:屈原作爲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詩人爲後世所景仰。他那深厚執著的愛國熱情,在政治鬥爭中堅持理想、寧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對現實大膽批判的精神,給後世作出了示範。屈原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愛國精神。

  有人認爲,屈原是忠君,而非愛國。但是我們絕對不能這麽狹隘來理解。司馬遷認爲:屈原精神包括“忠君、興國、哀怨”。朱熹《楚辭集注》曰:“原之爲人,其志行雖或過於中庸而不可以爲法,然皆出於忠君愛國之誠心。”據考證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用“愛國”來評價屈原。班固《離騷贊序》指出: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國將危亡,忠誠之情,懷不能已,故作《離騷》。在那個時代,忠君與愛國往往是相連在一起的,但是,屈原的愛國精神並沒有淹沒在忠君的思想之下,他在對昏君的批判中彰顯了自己的愛國大於忠君的精神,這是難能可貴之處,更是價值所在。

  中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指的是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在這裡面,儲存了屈原的愛國精神的基因。

  2、要學習屈原的爲國求索情懷。屈原的爲國求索的情懷是浩蕩奔放的,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天下爲己任,以祖國興亡爲己念的情懷,令後世仰止。其中,爲祖國的前途命運頑強求索真理的情懷,更是激勵中華民族的一代又一代的愛國者。屈原在《離騷》中高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表達了自己要爲國家前途積極求進的心態和探索方向的熱情,明知難關重重,但是不失心志。這是千古絕唱,更是對中華民族知識分子永遠的激勵。沒有一代又一代的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無畏求索,中國的今天不會如此輝煌,即使經歷了苦難,但是定能撥雲見日,這是爲國求索情懷代代相傳的因果。

  專家指出: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心靈,他的求索精神有著深遠影響。桀驁不馴、奮發圖強、矢志不移的楚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生長土壤;經世致用、積極有爲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內在支撑;道家思想對於宇宙人生的獨特領悟是屈原求索精神的氣脈神韵。屈原的求索主要體現在對個體存在價值的追求,對國家人民命運的求索,對人類終極理想的訴求和對宇宙自然知識的探求。這種求索精神在中國歷史中具有無限的廣延性,對中華民族意識具有重要的構建作用。①

  對國家人民命運的求索與對中華民族意識具有重要的構建作用這兩個方面的求索情懷的內涵,是今天中評社還要去學習、去遵循、去實踐、去創新的。

  3、歷史已經走過了2700多年,今天的愛國精神的內涵與屈原時代當然不會完全相同,但是,沒有屈原愛國精神的發源,再經過千秋百代的匯合、淬煉、升華,也就不見得擁有如此鮮明的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中評社要把握當代愛國精神的本質,也要銘記中華民族傳統的愛國精神。屈原當時是處在國之將亡的時代,他苦苦求索,可惜終無出路。我們現在處在民族將興的前夕,也要具備突破最後的艱難的求索能力,爲兩岸的未來尋找和平解決的最好方案,爲中華民族復興貢獻一代人的智慧。祇有擁有了爲民族與和平求索的大局情懷,才能跳出思想的囿局,才能辦好中評社,才能讓中評社獲得不斷進步的思想動力。中評社必須成爲具有爲民族與和平求索的大局情懷的新聞媒體。

  二、爲民族與和平求索:和平統一是中評社孜孜追求的最終目標

  1、中評社的初心是什麼?中評社之所以得以誕生,是因爲兩岸長期處在分裂狀態,需要思考通過和平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以避免戰端突起、生靈塗炭。要完成國家的完全統一,需要廣集天下智慧,也就需要真正具有溝通能力的新聞平台、甚至可以說是思想與智慧的橋梁。是民族的時代需求、歷史的進步要求,催生了中評社。如果說,24年前兩岸統一不需要和平方式,一直堅持武力統一,那麼,中評社就不可能誕生。24年來兩岸不在和平發展的過程中尋找和平統一的最終機遇,也就沒有不斷壯大的中評社。追求和平統一就是中評社的初心。初心,又稱“初發心”,《華嚴經》主張初發心即成正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說法即從此演化而來。中評社如果成爲了武力解決論的崇拜者與鼓吹者,那就是忘了自己的初心。我們衷心期待,兩岸人民能夠克服千難萬難,最終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最後的國家統一,這就是方得始終。

  2、中評社的歷史任務是什麼?自中評社的概念誕生起,就把推動兩岸有識之士共議和平統一當作自身的歷史任務,一直在和平與統一之間尋找空間和機遇。在現在以及今後的歷史新階段,中評社要堅持以和平統一思想內涵來推進兩岸關係進程作爲自身的歷史任務。我們要重點思考和探討:其一,和平統一方針從原來的綱要化轉爲思想化,中評社如何發揮作用?其二,和平統一從過去的政策思考進入了今天的哲學思考範疇。中評社如何發揮作用?其三,設想中的制度思考提升爲實踐行動的理論創新。中評社如何發揮作用?和平統一方針政策主張在兩岸共同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之下,其內涵必然更加豐富,其外延必然更加寬廣,其實踐必然更加有效,其作用必然更加巨大。一時的波折當然存在,但是不能放棄了信心。中評社的歷史任務,是艱巨的,也是光明的。

  3、中評社的思想觀念是什麼?追求與探索兩岸和平統一,需要成熟完整的思想體系。中評社關於和平統一的思想體系要掌握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和平統一的理念、理論要服從民族復興思想體系,是民族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個方面是,要準確掌握民族復興與兩岸和平統一之間的辯證關係,和平統一的實現能夠更加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民族復興是歷史的必然,要致力讓和平統一成爲其過程中的當然。

  4、中評社要守住的底線。須知,和平統一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唯一方式,還有明確的武力解決的方式,也是合法保留的。所以,我們力促和平統一的同時,也要客觀看待所謂的“武統”主張與輿論,但是一定要爲和平統一劃出底線,祇要底線還沒有踩破,我們是不應該去鼓吹與挑動“武統”輿論的。和平統一底線是什麼?在哪里?就在2005年大陸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裡的第八條:“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在這個無法更改、有可能會更加詳盡的底線上,面對踐踏底綫的危機,中評社要及時發出警告,要努力求索避免武力解決的和平方法,不到最後關頭,絕對不要放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論及台灣問題時說過:“但凡有一線和平解決的可能,我們都將付出百倍努力。”中評社就是要在既有的底綫之上做出這樣的努力。

  近些年來,出現了所謂的“武統派”與“和統派”的所謂學術爭論,我認爲,這屬於“後真相時代”的怪異現象,任何學術討論乃至爭論,無顧歷史事實、無顧大政方針、無顧同胞感情,就是無謂之爭。對於這樣的情緒“泥淖”,中評社應該客觀理性看待,不必身陷其中。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