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即將跨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成為這個階段的重要特征之一。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完成調整轉型,提供更多高品質產品,從而不斷滿足消費升級的新要求,將是獲得未來持續發展動力的必經之路。
“十四五”開局之年,在促消費方面,將著重強調以高質量供給進一步提升傳統消費。其中包括推出更多專精特新產品,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鼓勵限購城市適當增加號牌指標投放;促進家電等保有量大的耐用消費品更新消費,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支持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推動家電消費更新升級;積極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大力增加高品質服務供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目標,就是以高質量的供給不斷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高品質需要。沒有高質量的供給,中國努力構建的新發展格局將同樣難以真正形成。
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供給是中國汽車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中國製造業仍然存在著供需不匹配的問題,產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高端供給不足,難以真正滿足升級的消費需求。另外,生產供給能力大但不強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汽車業同樣如此。從整個行業來看,中國汽車業正在經歷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的階段。汽車企業正在努力抓住行業最新發展趨勢,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這“新四化”方面精耕細作,期待能借此渡過難關,重獲豐收。
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供給也是中國汽車業發展的外在要求。日趨嚴峻的外部環境進一步凸顯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要提高中國汽車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的競爭力,必須解決在供給端存在的諸多“卡脖子”問題,保證產業得到安全升級。
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看來,對於汽車行業而言,這樣的政策導向既提出了新的要求,又釋放出利好。汽車是一種消費產品,汽車企業同樣要從供給側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這是對汽車產業提出的新要求。推動汽車等消費品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的提法也有著深刻的內涵。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基本和美國相當,在存量市場做好全產業鏈的服務有著巨大潛力,在這個市場中要實現價值鏈的提升。而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以及明確鼓勵限購城市適當增加號牌指標的投放,對於汽車市場是極大的利好。這一方面說明汽車市場存在大量剛性需求,另一方面說明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汽車產業要抓住機會,努力轉型升級,做好準備,迎接春天。
汽車產業高質量供給從哪裡來?中國汽車企業有沒有底氣?吉利汽車的實踐或許能給出一些答案和啟示。
近兩年,儘管全球汽車市場整體下滑,經歷了調整之痛和疫情衝擊,但是作為中國自主品牌有代表性的企業,吉利汽車保持了戰略定力,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利潤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利潤新增長點也不斷湧現。這一成果的取得和吉利汽車準確判斷形勢適時提出新一輪戰略轉型、始終堅持對科技研發的大量投入、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進階、圍繞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實踐分不開。
長期以來持續投入形成了吉利強大的企業競爭力,吉利汽車新產品不斷推出,產品結構持續向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升級。產品的升級帶來了吉利主銷產品價值的提升,品牌溢價也逐步得到顯現。這很好地詮釋了汽車行業要想實現增長,就要轉型升級,就要實現高質量發展。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無論是多元化新能源路線,還是深度布局智能化領域,抑或是瞄准數字經濟的藍海,將數字化發展的最新成果應用於研發、製造、營銷、服務的各個環節,只有行業領先者才會在未來優勝劣汰的競爭中真正構建新格局,謀求新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周武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