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特征與價值
http://www.crntt.hk   2021-01-23 08:48:37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一命題的提出,體現了新時代的新要求。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一主題的提出,適應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規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指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時代價值。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新時代的新命題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民族大學原校長黃泰岩、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傑東文章表示,回望歷史,新中國是在積貧積弱的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民經濟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因而迅速擴大生產力的量就成為必然的選擇。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需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目標,即: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2000年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在改革開放初期,針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對生產力發展的嚴重束縛,中央明確提出,要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解放生產力。比如,1986年《關於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把改革放在首位”,198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加明確提出“堅持把改革放在總攬全局的位置上”。可以說,這一時期更多是以改革為主題的。進入新世紀,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中央明確提出“以發展為主題”,把改革開放與科技進步並列放在發展動力的位置上。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作出了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判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從而“以發展為主題”進一步轉化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發展是第一要務,包含了前後繼起的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新判斷、新部署,因而是影響經濟發展全局的歷史性新變化。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新時代的新要求

  文章分析,總的來看,“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一命題的提出,體現了新時代的新要求。

  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的必然要求。根據相關計算,1820年,中國GDP占世界總量的比重為28.7%左右,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但1840年的鴉片戰爭,卻使中國遭受百年屈辱,經濟進入下滑通道。究其原因,其中一個就是中國錯失了工業革命的良機,造成了發展質量的巨大差距。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僅有GDP總量是不夠的,只有推進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強國,才能使中華民族立於不敗之地。

  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由低收入國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要看到的是,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從1960年到2008年,先後有101個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但只有13個成功進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從其中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教訓來看,造成發展結果天壤之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是否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這就意味著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推進高質量發展。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按照國際經濟發展經驗,人均名義GDP達到5000美元後居民消費結構開始進入升級通道,表現出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和服務消費占比不斷提升的變動趨勢。要看到,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目前整體上看,中國供給結構的升級落後於消費結構的升級,造成供給與需求的錯位。因此,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出路,就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益,從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這些年來中國整體科技實力顯著增強,但原始創新能力仍然不足,基礎研究投入比例偏低,一些產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特別是集成電路產業的光刻機、通訊裝備產業的高端芯片等部分產業鏈存在嚴重的“卡脖子”問題。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和產業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裡是中國經濟安全的重大隱患,而核心關鍵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只有通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強國,才能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打破個別國家遏制打壓的必然要求。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當新興大國的經濟規模達到守成大國的60%以後,守成大國就會對新興大國的發展進行遏制。隨著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個別國家為保持科技競爭優勢、控制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不惜成本和代價對中國進行圍堵和打壓,企圖延緩中國現代化進程。在這樣不利的國際背景下,中國要如期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形成現代產業體系。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新時代的新理論

  文章認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新時代的新理論,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主要體現在:

  開創了經濟學的新領域。就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而言,西方主流經濟學主要聚焦於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問題,西方經濟學的重要分支發展經濟學主要聚焦於發展中國家如何走出“低收入陷阱”問題,它們都忽略了發展中國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而且對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體的發展經驗也缺乏系統理論總結。就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經濟體的實踐而言,由於缺乏理論上的科學指導,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發展低迷,長期難以自拔。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新時代的新理論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新實踐。因此,強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更好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體系,不僅有利於形成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經濟學,而且使中國經濟學具有了世界價值。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