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科學引導儲蓄“搬家”
http://www.crntt.hk   2021-01-05 09:52:21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剛剛過去的2020年,A股市場有兩個值得關注的特征:一是以新能源、醫藥、白酒飲料為代表的少數熱門板塊,沉浸在“資金抱團大票取暖,穩住指數”的結構性行情中;二是股指雖未明顯回落,但部分難蹭熱門主題的中小盤股、次新股遭冷落下跌。

  一邊是“不差錢”的大企業受資金追捧,另一邊是剛上市約3個月、未來有可觀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遭資金嫌棄,近端次新股指數2020年累計下跌近20%。

  儘管這僅是短期走勢,但股市資金分化加劇的情況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股目前的股票供給、資金偏好、行業配置仍存在深層次矛盾。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市場資金結構合理性和指數真實性,反過來不利於融資功能的發揮和註冊制改革的推進。

  股票漲跌的道理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股票供需,二是買賣的資金量。

  第一個問題不難理解,主要與資本市場融資端的各項制度建設相關。經過兩年的試點註冊制改革,融資端的多項制度已經或正在加速落地,新股發行制度、退市制度、再融資制度、集體訴訟、欺詐發行處罰等一批難啃的“硬骨頭”相繼突破。投資者有理由相信,未來推行的全面註冊制將推動股票供需和價格更趨市場化、合理化、規範化。

  難在第二個問題,在單邊做多市場,一旦新股長期供大於求,怎麼辦?如何讓買股票的錢始終“更多”,保持“慢牛”節奏?

  目前,除單只規模不大的打新基金外,A股市場的新股買家主要是個人投資者。中小盤新股經歷散戶“打新”後,大多啟動陰跌模式。而大型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一般受體量限制,往往扎堆在存量大盤股中,不能全靠“打新股”增加收益。這帶來了金融機構扎堆存量股票拉指數、新股價格受散戶影響波動加劇,以及長期資金不願意入市等問題。

  反觀成熟的資本市場,證券和資金供給相對均衡,股票指數能充分反映資金配置狀態,新股和“老股”均獲得資金青睞。究其經驗,除了控制新股發行節奏外,其中一條重要舉措正是積極引入長期資金布局新股,增加機構投資者比例,減緩市場短期波動,促進存量和增量股票價格趨向合理。

  基於國情、借鑒經驗,引入更多長期資金替代散戶配置新股,需要我國資本市場提高對資金的吸引力。既要完善市場平穩發展的各項基礎性制度,又要鼓勵保險資金、養老資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多買新股,推動居民儲蓄加快“搬家”,優化權益基金考核等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舉措。這些問題關係到未來全面註冊制改革成敗,是監管部門反覆強調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功能的應有之義,也是今後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發力點。

  科學引導儲蓄“搬家”,不能簡單鼓勵散戶直接衝進股市追漲殺跌,而要讓儲蓄資金通過專業機構的長期配置渠道緩緩流入市場。一方面,應盡快豐富長期財富管理“工具箱”,引入和培育更多長期投資風格的機構投資者,加快承接儲蓄資金,通過完善公募基金長期考核機制,將更多短期理財工具變成長期財富管理工具;另一方面,還要適當提高長期資金配置A股資產比例,依法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端承擔的責任,理應與投資者在投資端獲得的權益對等,讓那些“只想低成本融資,不為儲蓄資金長期保值增值出力”的上市公司沒有立足之地。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琳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