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國企與數字經濟應良性互動
http://www.crntt.hk   2020-12-22 09:05:58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背景下,數字經濟成為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杠杆,成為各國提振經濟的重要方向。數字技術支撐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已由2011年的9.5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占GDP比重從20.3%提升到36.2%。“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的作用和地位將繼續提升,是今後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製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維護和提升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穩定性安全性的重要依托。

  在看到我國數字經濟和國有企業發展取得成就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數字經濟基礎建設薄弱,數據行業存在壟斷現象,工業滲透率仍然較低,許多國有企業對數字經濟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與數字技術融合不深等等。“十四五”期間,國有企業與數字經濟應良性互動。一方面,國有企業要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為自己賦能,加快推進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產業動能新舊轉換和發展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要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承擔起頂梁柱作用,高度重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互聯網新型交換中心、大科學裝置、測試試驗平台等建設,破除數據行業壟斷,更好地促進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

  數字經濟的構成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數字產業化,也稱為數字經濟基礎部分,即信息產業,具體業態包括基礎電信業、電子信息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二是產業數字化,也稱為數字經濟融合部分,包括傳統產業由於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年9月聯合國發布《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指出,根據定義的不同,數字經濟的規模估計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4.5%至15.5%之間。他們把數字經濟分成三個部分:核心數字部門、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經濟。數字經濟擴張的第一驅動因素是數字數據,代表數據流的全球互聯網協議(IP)流量從1992年的每天約100千兆字節(GB)增長到2017年的每秒45000千兆字節,到2022年,全球互聯網協議流量預計將達到每秒150700千兆字節。數字經濟擴張的第二驅動因素是數字平台,大量使用數據驅動商業模式的數字平台,按市值計算的全球8大公司中有7家都使用基於平台的商業模式。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超過35萬億元,占GDP比重的36.2%,對GDP的貢獻率為67.7%。據中國信通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0%,其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數字經濟基礎建設方面滯後。我國工業網絡標準、技術、產業自主可控性仍待提高,且標準眾多、互通性差,高端工業傳感器、工業控制系統、關鍵工業軟件等多被國外壟斷。基礎軟件、芯片、高端裝備、材料仍是嚴重短板,人工智能的基礎算法研究不足,操作系統、工業軟件尚未實現自主可控,超算中心、互聯網新型交換中心、大科學裝置、測試試驗平台等相對缺乏,對數字經濟新發展的支撐不強。

  第二,占GDP比重和工業滲透率仍然偏低。2017年美國數字經濟總量高達11.50萬億美元,占GDP的59.28%;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居第2位,總量達4.02萬億美元,占GDP的30.52%。數字經濟占GDP比重最高的國家依次為德國、英國、美國,分別達61.36%、60.29%、59.28%。2017年數字經濟對工業的滲透率我國為17.2%,低於G20國家平均水平的20.45%,韓國、德國、美國都在40%以上,韓國最高,達43.14%。

  第三,存在數字安全隱患和行業壟斷問題。公共互聯網病毒、木馬、高級持續性攻擊等網絡威脅向製造、金融、交通、能源等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傳導滲透。生產裝備由機械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演進,並將大量接入工業互聯網,會帶來新型安全風險。隨著新基建及雲基礎設施的不斷深入,當前安全的焦點已經發生轉移,雲安全已經成為安全的主戰場,據騰訊安全的情報數據顯示,雲資源作為攻擊源的比例已占國內所有攻擊源的45.55%,約2/3的網絡DDoS攻擊事件都以雲平台IP作為攻擊目標。在2018年,網絡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估計近450億美元。

  數字經濟平台化的發展模式不同於傳統的平台經濟模式,新的數字平台壟斷了流量入口,從而使平台內的經營企業對平台形成依賴。在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一大批集聚了大量的賣家、且匯聚了數億用戶的超級平台,這些平台對市場的影響能力正在不斷增加。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1-6月,中國網民使用時長最長的移動應用是即時通信軟件,占時長的比重達到14.5%。互聯網行業的競爭無序問題越來越突出,行業巨頭借著規模優勢和數據壁壘,採取屏蔽合法鏈接、控制社交平台入口等手段,阻斷互聯互通,損害了消費者的通信自由和選擇自由。

  2020年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事實上,從全球來看,互聯網平台也面臨著壟斷強監管的總趨勢。2020年7月30日,谷歌、Facebook、蘋果和亞馬遜四家科技巨頭就遭到反壟斷拷問;10月6日,美國認定這四家公司利用壟斷地位打壓競爭者,建議美國國會對《反壟斷法》進行全面改革,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變化。

  國有企業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大有可為

  作為我國支柱產業的重要支撐、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國企的數字化轉型將深刻影響國家的經濟面貌與發展走勢。現階段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約25%,遠低於歐洲的46%和美國的54%,還有很大增長空間。“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2020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提出,國有企業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國有企業只有緊追全球數字化、智能化產業革命的浪潮,才能在新的競爭形勢下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大對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投入。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新基建主力軍優勢,積極開展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及各行業開展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投資,豐富應用場景,拓展應用效能,加快形成賦能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攻克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礎軟件、核心工業軟件等關鍵短板,加速突破先進傳感、新型網絡、大數據分析等數字化共性技術及5G、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打造形成國際先進、安全可控的數字化轉型技術體系。

  二是加快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截至2019年底,央企設備數字化率超過52%。國有企業要推動實現“智能感知、網絡協同、敏捷響應、高效決策、動態優化”,破除“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推動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的數據實時流動與共享,在企業整個業務流程中實現跨部門的系統互通、數據互聯,促進基於數據的跨區域、分布式生產、運營,提升全產業鏈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國有企業要加速基於大數據管理及運用為基礎的開放、扁平、靈活的組織體系改造,帶頭做好經營管理和商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的數字化變革,更新製造流程、分銷渠道及商業模式,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改造業務、管理等流程,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國有企業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夯實產業基礎,提高產業水平,將自身打造成重要製造基地和產業鏈樞紐,在補鏈、穩鏈、強鏈方面擔當主力。通過大型國有企業智能化改造與創新,促進我國主要產業加快轉型發展。

  三是積極發展數字產業。國企發展數字產業不僅是自身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

  國企要結合企業實際,合理布局數字產業,聚焦能源互聯網、車聯網等新領域,著力推動電子商務、數據資產運營、共享服務、平台服務、新零售等數字業務發展,打造規模化數字創新體,培育新業務增長點。面向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加強資源整合優化,創新體制機制,培育行業領先的數字化服務龍頭企業,研發和輸出數字化轉型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

  推進國企數字化轉型,不僅要求創新應用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將一整套數據邏輯貫穿於國企的業務管理流程中,利用數據進行賦能。國企要積極推動管理思維與模式的數字化,將業務流程重塑、組織結構優化與商業模式變化有機結合。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陳贇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