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據9月21日《工人日報》報道,一輪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大幕開啟——根據國家醫保局公布的工作方案,新冠肺炎用藥、臨床急需的創新藥有望納入醫保,目錄內的“僵屍藥”、可被替代的價格高但談判未成功的藥品等將被調出目錄,為臨床價值高的好藥騰出空間。
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與普通百姓看病用藥、醫保報銷息息相關,是醫保支付藥品費用的標準。醫保藥品目錄的更迭,意味著有些藥能報銷,有些藥或將不再能報銷。這一調整也是完善醫保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
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自2000年制定第一版以來,至2019年,先後進行四次修訂,藥品種類不斷增加。而相較於我國慢性病和惡性腫瘤等疾病譜發生的變化、臨床新藥上市加速,這樣的更新速度稍顯遲緩,目錄結構仍有較大優化空間。
如何將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及時納入醫保,讓百姓看病用藥不再難、不再貴,是國家醫保局這個每年為藥品支出8000億元醫保基金的“超級買家”考量的重點。為此,自2018年5月掛牌成立後,國家醫保局在醫保用藥方面推出系列改革,如連續調整醫保目錄;經談判,將抗癌藥納入醫保;試水帶量採購,以量換價降藥價等。
每次談判和採購所帶來的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讓相關藥品價格的“水分”被一點點擠掉,藥價相應降低,給廣大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人們對於醫藥衛生和醫保領域的變化格外敏感,這一輪醫保目錄調整備受關注。從今年起,醫保藥品目錄進入動態調整時期,今後將每年調整一次。這是一個難得的進步,它讓醫保藥品目錄形成制度化、確定性的調整機制,加快調整頻率,及時將臨床急需的新藥納入,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
這種實時更新的優勢,在今年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中便有所體現。新冠肺炎相關用藥成為今年調整的重點,被列在擬納入目錄藥品名單中的首位。
醫保基金承擔著維護我國13.5億參保人健康的重要使命,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既要保“基本”,又要能救命,這要求使用醫保基金時要精打細算,將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的高性價比藥品納入醫保目錄,把錢花在刀刃上。
比調入更具突破的是,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打破了過去“只進不出”的傳統,向臨床價值較低的非優勢品種說“不”。這也是國際上優化醫保目錄藥品結構的通用辦法,有助於醫保基金支出“騰籠換鳥”,釋放更多資金空間給惡性腫瘤等中大疾病用藥、慢性病用藥和兒童用藥等,提高用藥保障水平。
醫保目錄調整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比如,2018年17種抗癌藥經談判進入醫保後,卻被患者發現“進不了醫院”,對此,國家醫保局要求各地不得以費用總控、“藥占比”和醫療機構基本用藥目錄等為由,影響談判藥品的供應。
談判也好,採購也罷,一切調整歸根到底是為了讓患者盡早買得到、用得上藥。而這不僅需要藥廠保質保量生產,還需要醫院的醫保配額足夠,以及有關部門全過程的監測與督導。
再如,高價藥進醫保後,百姓擔心,會不會擠占醫保資金中基礎病、常見病的用藥支出空間。這一問題確實考驗著醫保部門在平衡患者需求、用藥保障水平和醫保基金承受能力方面的智慧,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為此,談判前,醫保部門會計算一個可能影響醫保基金的大概額度,並將調出藥品騰挪出來的空間用於談判藥品。類似的探索都在為醫保制度的改革不斷積累經驗。
萬變不離其宗。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只是第一步,只是醫保制度改革的環節之一,更重要的是醫保機構、醫療機構和藥企通力協作,確保患者用得起、用得上好藥。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李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