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有企業應把創新融入企業發展基因
http://www.crntt.hk   2020-09-02 08:52:49
  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以及中國經濟爬坡過坎、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等因素影響,中國產業高質量發展既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衝擊,也面臨著國內經濟社會深刻轉型的挑戰。國有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必須勇擔創新重任,強化自主創新,以創新力的提升帶動競爭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增強,從而引領和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對國有經濟發展提出增強“創新力”要求。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

  圍繞中心提升創新力

  經濟參考報發表浙江省國資委派駐省屬國有企業監事陳贇文章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國有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規模實力顯著增強,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國有企業建立國內外研發機構3313個,國家級創新平台648個;在2019年“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榜”前十位中,央企國企控股上市公司占據九席;2018年中央企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98項。但由於國企研發投入強度不高、創新體制機制存在障礙、市場激勵不足等原因,國企創新能力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研發投入看,國企研發投入還需要提高。2018年中央企業研發經費4900億元,占營業總收入比重1.71%,遠低於發達國家2.5%-4%的平均水平。從考核體系看,國企考核方案還需要完善。許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國有企業考核指標仍然以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等當前的、顯性的指標為主,不重視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專利數量、高技能人才占比等事關長遠的、潛性的指標,這方面指標缺失或者權重很小。從激勵機制看,國企激勵動力還需要加強。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盡合理,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還沒完全形成,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要素價值沒有充分體現。因此,我們需要採取有效的創新策略,加快提升國有企業創新力。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頂梁柱,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因此,國有企業創新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布局進行。

  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推動時代轉型與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世界級企業是時代的企業,更是顯著推動時代進步的企業,都是將自身生存發展目標與國家和全球發展的趨勢與共同挑戰相結合。未來國家產業布局重點在新基建上。2020年以來,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強調加快5G網絡、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國有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布局提升創新力。一要選准新基建的落腳點,加大投入,久久為功;二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重點解決“卡脖子”技術攻關;三要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加強研發平台建設。

  尊重人性提升創新力

  文章指出,國有企業創新力最終要落實在國有企業幹部職工個體身上。所謂的尊重人性就是把員工作為國企的主人,聽取他們的意見,按貢獻大小參與分配。縱觀世界級企業,都是將員工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一方面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和薪酬待遇吸引高創造力個體加入,另一方面給予個體以充分的信任和賦權,建立公司範圍內高透明度和高度民主化的溝通決策和反饋機制。

  國有企業尊重人性提升創新力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重視高薪引進人才。二是收入與貢獻緊密掛鈎,提高員工持股的比例和利潤分成的比例。全面貫徹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術、管理人才,充分體現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要素的價值。三是對員工信任和賦權,形成高透明度和高度民主化的溝通決策和反饋機制。四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國有企業考核指標體系進行完善,提高創新力指標方面的權重。考核指標就是指揮棒,關係著國有企業領導人的薪酬和升遷,從人性的角度講,國有企業領導人一定是圍繞著這些指標來管理和經營企業。五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國有企業創新要有容忍度,寬容可能出現的失敗。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更是如此。我們絕不能在國有企業中形成“幹得好的沒認可,幹得不好有考核;有了爭議沒保護,出了問題要追責;幹得多的毛病多,不幹事的最快活”的局面。

  面向市場提升創新力

  文章分析,技術創新鏈起始從研究市場技術需求開始,以滿足最終用戶需求為一個創新流程,主要包括技術需求發現、創新創意形成、成果轉化與商業化等環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加快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從而讓科技創新在市場的沃土中不斷結出累累碩果。

  技術需求一般來源於市場,是由消費者主導的,企業與消費者離得最近,為了競爭需要也始終在研究消費者需求,對消費者的需求最了解。未來中國居民消費結構逐漸從生存型向發展享受型升級,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工藝、性能變得“挑剔”,個性化需求、體驗性需求、精神文化消費和品牌產品需求日益增加。企業創新一定要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洞察消費趨勢。

  市場要在企業技術創新中能夠發揮決定性作用,有效激發各類企業自主創新活力和積極性。大型國有企業要承擔起原始創新的重任。中國面臨技術“卡脖子”情況,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困難挑戰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國有企業要在“卡脖子”技術方面作出國有企業應有的貢獻,為國家分憂,為國企創利。大量中小型國有企業要在圍繞產品更新和企業轉型升級方面積極進行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