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閉關鎖國”
http://www.crntt.hk   2020-08-17 08:47:06
最近,中國提出構建國內大循環,其重要性不亞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落地將主要依托消費內循環和科技內循環兩大抓手進行。在這兩個方向上實現內循環為主,長期來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表述為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確定了方向,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網發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茂榮文章表示,轉向以“內循環”為主,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要求和未來大趨勢。當前,中國GDP總量已達14萬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地位;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自2009年開始,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國,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但也面臨著國際市場“增長極限”,擴大內需時不我待。

  在此背景下,中國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擴大內需,使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徹底告別了過去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最近,中國根據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提出構建國內大循環,其重要性不亞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落地將主要依托消費內循環和科技內循環兩大抓手進行。在這兩個方向上實現內循環為主,長期來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外向型經濟飛速發展,通過規模效應和低勞動力成本優勢,中國用10年時間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和商品出口大國。當時中國工資水平低,國民消費能力不高,強大的工業產能依靠大量對外輸出,中國經濟對“外循環”依賴日深。但時至今日,中國的工資水平不斷上漲,社會保障日趨完善,低成本勞動力優勢逐漸消失,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服裝等)已經大規模向東南亞、南亞等國家轉移。

  文章分析,在科技創新上,中國發揮後發優勢,沿著發達國家已探明的技術路徑進行研發和快速追趕,與發達國家科技差距逐漸縮小,並已在5G、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站在了世界前沿。然而,中國科技的快速躍升引來了今日美西方國家嚴厲的封鎖和打壓,科技“脫鈎”形勢嚴峻,中國部分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面臨嚴重的“斷供”威脅。中國主要依賴外部市場和科技的模式已經弊端盡顯,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和逆全球化升溫的當下,中國同時面臨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雙向擠壓”:一方面,消費市場依賴國外,如果出現疫情或遭到制裁,出口訂單將被大面積取消;另一方面,供應鏈上的一些關鍵技術、原材料和配件依賴國外,外部動蕩可能導致短缺乃至生產停擺。

  事實上,近些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國已在一定程度上向“內循環”過渡。2008年以後,中國仰賴多年的外貿訂單出現斷崖式下跌,中國政府不僅推出四萬億投資計劃,刺激“鐵公基”(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和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投資,還推出家電下鄉補貼,刺激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從統計數據上看,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經歷了一個先上升再回落的過程。1998年中國外貿依存度(貿易總額/GDP)為31.8%,2008年達到歷史峰值。此後,內需成為中國各界的關注焦點,中國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19年重新回到31.8%。

  而且,中國內部消費需求潛力仍然巨大。據統計,2017年中國消費占GDP的比重為39%,不僅遠低於美國(69.5%),也低於日本(56.3%)和韓國(47.8%),甚至低於印度(59.1%)。再以汽車為例,美國的千人汽車擁有量是800台,德日是650台,中國到2017年末才剛達到140台,差距巨大。未來,隨著中國城市化的持續推進,內需將進一步釋放,從而為國內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充足的市場空間。需要指出的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要轉向狹義的“自力更生”,更不是重回“閉關鎖國”或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內外需相互促進,綜合發力。中國經濟將在“內循環”中實現補短板、擴內需,打破外部技術和貿易壁壘,更加高效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內循環”的發展壯大有助於中國經濟抵禦全球亂局下的外部衝擊,在“外循環”中將更為靈活主動,從而“受惠於外而不受制於外”。

  文章稱,在新的內外“雙循環”下,中國將從全球價值鏈中的供給中心升級為供給和需求雙中心。而且,憑借“內循環”的韌性,中國將為全球經濟提供可貴的“穩定錨”,進而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全球價值鏈、經貿體系和治理格局的重塑優化。可以說,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不僅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推動中國經濟回歸均衡的有效戰略,更有望長遠驅動中國經濟更上層樓,成為中國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關鍵一步。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