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一儆百——
拿德國開刀,迫使盟友增加防務開支
歐洲是美國遏制俄羅斯的主陣地。美國主要通過駐軍和領導北約國家來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以保證美國的戰略安全。然而,儘管有英國“脫歐”等不利影響,歐盟仍在謀求推進防務、經濟與外交獨立,以期增強在未來多極格局中的力量。2017年12月14日舉行的歐盟峰會上,25個成員國簽署了“永久結構性合作”防務合作協議,標誌著歐洲防務一體化進入到了實質推進階段。
歐洲防務一體化的積極進展,表現出歐洲獨立趨向,這同美國的戰略和期望相左。再加上本屆美國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理念,不再樂意為盟友的防務當“冤大頭”,而是希望盟友為美國駐軍承擔大部分費用。在美國看來,北約其他成員國目前的防務開支普遍偏低,在共同防務中的貢獻度嚴重不足。作為歐洲防務的實際領導者,美國便以強硬態度“實力說服”北約各國增加防務開支,並以減少防務甚至撤軍相要挾。重壓之下,大多數北約國家不得不確認同意增加防務開支。
德國是歐洲的經濟大國,承擔的防務開支卻遠未達到美國的預期。埃斯珀在宣布從德國部分撤軍時便表示:“德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可以而且應該為自己的國防加大支出。”此前,特朗普將德國稱為“拖欠者”。在回應撤軍問題時,他反問道,當德國達不到其對北約的支出承諾時,美國為什麼要保留駐德國部隊?
美國在強推北約等盟友增加防務開支上並不順利。美國政府一再敦促韓國、日本等國,為駐扎在其境內的美軍支付更多費用,雖然也取得了一定進展,迫使韓國做出了一定妥協,卻遠未達到美國的預期。在這一背景下,選擇拿德國開刀,可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迫使其他盟友增加防務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