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以“寶寶類”理財為例,融360大數據研究院采集了73只互“聯網寶寶”產品做樣本,共對接154只貨幣基金。從5月最後一周來看,“互聯網寶寶”產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1.63%,環比下跌0.02%。其中,7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上的產品僅有14只,占比9.1%。也就是說,九成左右“寶寶”產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不足2%。
淨值化轉型進度已超50%
事實上,在一些理財達人看來,如今,單純的看收益已經意義不大——畢竟,當前銀行理財已經在大規模轉型了。
2019年二季度以來,監管層先後出台23號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徵求意見稿)》《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規範銀行理財平穩運行,銀行理財真正步入實質性轉型階段。
業內專家表示,淨值化轉型的持續推進,意味著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更加“市場化”;二是產品類型將更加多元,尤其是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開業,為銀行理財產品帶來了更多可能。
根據“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按照投資性質的不同分為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類以及混合類理財產品。根據普益標準的統計,在各類理財產品中,新發固收類淨值型產品占據主導,占比超過九成。2019年一季度至2020年一季度,各類型銀行新發淨值型產品均以固收類產品為主,其次為混合類,二者各季度占比均在99%左右,而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占比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理財子公司發售新品,混合類甚至權益類產品開始嶄露頭角。普益標準發布研究報告指出,資管新規影響下,部分資產市場波動加劇,多元化的資產配置能夠有效熨平單一資本市場波動對產品收益波動的影響;同時,出於滿足投資者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投資需求,銀行有拓寬投資譜系、豐富投資渠道的動機。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可以直接投資股票、證券投資基金等權益類產品,而且配置比例在逐漸提升,與傳統銀行發行的產品相比,其產品收益高出很多——今年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大致在4.4%至4.5%之間,而傳統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