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准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經濟日報發表專欄作者喬瑞慶文章表示,“綜合運用降准降息、再貸款等手段”的提法,引發不少經濟學界和金融界人士對於“貨幣寬鬆”的討論。有經濟學者提出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空間將擴大”,也有經濟學者直言貨幣寬鬆空間將擴展。
文章分析,金融市場喜歡談寬鬆,也希望寬鬆,呼喚寬鬆。然而,對普通民眾來講,貨幣政策寬鬆,資產價格上漲,可能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貨幣幻覺”。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而言,貨幣政策寬鬆也並非完全是好事,因為在寬鬆的貨幣環境下,各主體急切地追逐金融資產,很難安心搞創新、搞研發、做實業,本應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在虛擬市場中循環,帶來的並不完全是“真實”的增長。因此,要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仍應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國近十年來,實施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何為穩健?簡單地講,貨幣政策既不寬鬆,也不收緊,以滿足經濟運行的內生貨幣需求為要。貨幣多一點還是少一點,不是貨幣政策是否穩健的標誌。經濟內生貨幣需求旺盛,就多發行一些貨幣;經濟內生貨幣需求較弱,就少發行一些貨幣。換言之,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相適應,既不過多,也不過少。即使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變大,貨幣政策依然保持定力,因為中國要著力將實體經濟做大做強,而穩健的貨幣政策正是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貨幣環境。穩健貨幣政策的最終落腳點就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這是理解穩健貨幣政策的關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目的也是支持實體經濟。
文章指出,今年以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了衝擊,一方面銷售回款減少,另一方面仍要面臨租金、工資等剛性支出的壓力,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都出現了資金緊張等問題。部分企業存在更為明顯的“資金饑渴”,融資需求巨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綜合運用降准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恰恰是為了滿足企業迫切的融資需求。這是穩健貨幣政策的具體體現,更是支持實體經濟的具體體現。因此,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仍然是繼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形成相互支持的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