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財政赤字率首次突破3%。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財政政策作出了極不尋常的調整。
證券時報發表記者江聃評論文章表示,關於赤字率能否突破3%的討論由來已久。部分學者堅持認為不能突破,因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都以《歐洲聯盟條約》的赤字標準作為參考,其將赤字率不超過3%、負債率不超過60%看作是“國際安全線”或“國際警戒線”。雖然中國政府債務負債率在國際上處於較低水平,但對於財政赤字率超過3%一直持謹慎態度。
文章分析,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工作,財政赤字率突破3%是當前環境下的必然選擇。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特別是無症狀感染病例的出現,防範二次疫情暴發的任務重、壓力大。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等成為政府工作的優先選項。在此背景下,提高赤字率應對疫情衝擊成為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的應有之義,對穩定民心,提振信心意義重大。
從風險控制角度來看,這一調整幅度也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截至2019年末,全國政府債務負債率為38.5%,既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提高財政赤字率不會使中國債務總水平超出風險可控範圍。
在釐清了財政擴張的出發點、目標和風險情況後,算清對衝疫情影響的資金增量極有價值。今年的財政擴張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除了新增1萬億元財政赤字外,還安排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2萬億元資金主要用於“六保”,尤其是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從機制方面看,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同時,今年還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根據預算報告,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02萬億元,下降5.3%。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各類結餘、沉澱資金也要應收盡收、重新安排。這意味著政府在盤活存量資金方面也作出相應安排。應對疫情財政收支精打細算,赤字率3.6%以上的安排為對衝疫情影響提供了適宜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