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證明: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只要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就會持續前行。 |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在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程”中,中國經濟如何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牢牢把握主動權?如何以改革創新闖關奪隘、鋪展新時代更加壯闊的發展畫卷?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經濟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發表的重要講話,蘊含著科學思考,傳遞著明確信號,為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注入強大信心。落實好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我們不但要一以貫之地堅持深化改革,還要以“加速度”對衝不利影響,讓中國經濟始終葆有旺盛活力和不竭動力。
一、判斷形勢,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
經濟日報發表署名金裡倫的評論文章表示,近年來,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處於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帶來不少困難挑戰,加上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使中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只有“風物長宜放眼量”,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察形觀勢,從來都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大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這就要求我們在怎麼看形勢的問題上,既要目光犀利,聚焦突出矛盾,認清問題的嚴峻性,還要眼光深邃,透過現象看本質,認清當前和長遠,冷靜分析戰略機遇、挑戰風險、壓力動力。
一要全面地看。
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由此可見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影響不能等閑視之。無論中國還是國際社會,都不得不為這場疫情付出短期經濟代價。不過,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儘管經濟增速下來了,但是整個產業體系扛住了衝擊,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強有力保障。
再把視野放大到全局。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一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儘管時不時會受到“大而不強”的詬病,但是它夯實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並且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意義非常顯著。中國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這都是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健康發展的“壓艙石”,也是足以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變革性影響的力量。
二要辯證地看。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就化來了“機”。就近期而言,疫情對國際國內經濟的衝擊比較明顯,跨境投資、貨物貿易和人員往來大幅減少,國內企業訂單相應減少,需求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8.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9.9%,工業機器人和發電機組產量分別增長12.9%和20.0%。這說明,儘管第二產業增速下滑明顯,但產業升級態勢仍然向好。
中國生產能力大、產業配套強的優勢依然還在,這是確保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重要基礎和強大支撐。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才能從眼前的危機和困難中捕捉、創造新的機遇。例如,在疫情衝擊下,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將這些潛力有效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動力,有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進一步釋放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
三要長遠地看。
中國經濟具有保持長期穩定發展的韌性,一是緣於競爭力不斷提升。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每年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中,中國3年來(2017年—2019年)累計上升11位。這份具有世界影響的權威報告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競爭力顯著提升,主要緣於硬件及軟件基礎設施投資加大、簡化政府規章提升了營商效率的兩大指標。這無疑歸功於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完善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效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二是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目前中國人才資源規模、科技人力資源以及研發人員數量均居世界前列,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
不僅於此,我們還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儲蓄率,有廣闊的市場回旋餘地,有充裕的宏觀經濟政策空間,有豐富的政策工具穩定經濟運行……長遠地看,中國有充分條件和足夠能力應對短期衝擊和外部影響,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既定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二、深化改革,要跑出新時代的“加速度”
文章稱,“怎麼看”決定“怎麼辦”。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這是在科學理性判斷大勢的基礎上作出的戰略部署。
當下,疫情還在全球蔓延,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我們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
形勢萬分複雜,應對不離其宗,那就是保持戰略定力,凝神聚力首先辦好自己的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證明: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只要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就會持續前行。今天,我們要在不利的外部環境下構造新發展格局、培育競爭新優勢,唯有深化改革、推動創新,這是中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的最強勁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