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雅梅(記協線上講座視頻截圖) |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李娜)中國記協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5月14日聯合舉辦線上“新聞茶座”,邀請國研院多位專家學者與外國駐京記者和港澳台在京記者進行交流並回答問題。對於疫情會導致中美關係如何發展的問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沈雅梅表示,並不認為中美必然會走向“冷戰”,可能我們處在一個“冷戰”的序幕期,這取決於雙方如何對待我們現在面臨的困難。她認為,中美回不到過去,也沒有必要回到過去,更不可能回到“冷戰”。
沈雅梅指出,新冠疫情爆發之初,我們對中美關係的走向抱有一定樂觀的希望,因為這是一場全人類共同的公共衛生戰役,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而且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對於全球治理,特別是公共衛生治理也有著更大的責任,我們應當合力解決跨國防疫問題,並且帶領全球衛生合作成為新的國際政治合作的趨勢和潮流。
“但是很快我們就感到了深深的沮喪,原來的樂觀情緒可能被更多的焦慮所替代。”沈雅梅表示,因為我們看到了美國在疫情爆發之初對中國做出了非常極端並且激烈的措施,讓我們以為似乎美國的防疫工作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展了,向中國關起了大門。緊接著雙方又圍繞文明衝突甚至民間種族主義的言論和攻擊行為也發生在美國。所以這些趨勢都讓我們對中美關係在疫情的影響下,到底會向哪個方向發展抱有更大的焦慮。
沈雅梅表示,我們現在正在一個門檻,或者說一個臨界點上。“但是我並不認為我們必然會走向‘冷戰’,可能我們處在一個‘冷戰’的序幕期,因為這取決於雙方如何對待我們現在面臨的困難。中美回不到過去,我們也沒有必要回到過去,我們更不可能回到“冷戰”。這主要有兩點,第一,中方沒有意願與美方進行意識形態戰爭。第二,中方也並沒有意願在國際上要求其他國家選邊站隊,從而形成一種集團式的對抗。這兩點可能是我們能夠從冷戰的歷史當中吸取的經驗教訓,而不是重複上一輪“冷戰”的悲劇。
在5月14日上午的發言中,沈雅梅還談到,我們又必須承認,令人遺撼的是,從政治層面中美抗疫合作存在巨大的障礙,疫情成為美國政府加劇對華戰略競爭的新借口和新的工具。為什麼會這樣?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個角度是從美國的抗疫舉措與美國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以及今年大選之間的聯動來看,“美國第一”已經具化成了“資本第一”。在資本第一的指導思想下,美國執政者牽掛的主要是經濟和商業利益,政策首選也是從保護經濟利益和政治選票出發,因而在國內再現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哲學,在國際上也是挑動對立,分而治之。第二個角度是想從美國對華政策來看,自從疫情爆發以來,一些政客在新冠肺炎病毒的命名、在中美媒體人員的去留,中方的抗疫物資的質量,以及中國的國際抗疫合作等一系列問題上,對中國提出了非難。
她表示,這些事實表明美國已經把自身鎖定在大國競爭的道路上,中美關係如果僅僅依靠全球治理所提供的合作動力,可能難以走出當前的困境。甚至中美經濟關係還會進一步凸顯全球治理的短板。但是從過去看,無論“9·11”事件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事實上,中美的通力合作證明了通過雙邊合作帶動全球多邊合作的這條路徑是有效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並且有責任做出努力,推動中美關係回到理性交往和務實合作的軌道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