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雖然旅遊、餐飲、線下娛樂等行業受到一定衝擊,但生鮮配送、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網絡遊戲等新型“宅經濟”卻乘勢而上,蓬勃興起,成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抹亮色。當下,“宅經濟”雖然滿足了人們的一些新需求,但也出現了一些發展中的難點和痛點。
東方網發表時評人王軍榮文章稱,疫情的發生,導致“宅經濟”井噴,這是很自然的市場現象,大浪淘沙,一些適應時代的行業會借著疫情之風迅猛發展。不過,伴隨而來的是往往是“泥沙俱下”。“宅經濟”井噴,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
“宅經濟”已經是如火如荼、紅紅火火。百度數據顯示,1月18日以來,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娛樂與生鮮電商四大行業整體熱度環比增長超100%,近30天遠程辦公需求環比上漲663%。“宅經濟”帶給消費者諸多的便利,讓他們享受到抗擊疫情之中別樣的風味,從而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當然,不是所有的“宅經濟”都是欣心悅目的,不是所有從事“宅經濟”的商家都是誠信的。不少受訪的消費者反映,有些線上課程的文字視頻介紹、試聽部分與付款購買後的學習內容不太相符,或者質量很差。除了線上教育存在種種問題,還有網絡遊戲也存在貨不對板不易直接卸載等問題,App 涉嫌過度收集信息。“宅經濟”背後也是波濤汹湧,暗潮湧動。
文章分析,“宅經濟”井噴背後哪些短板待補?其一,對“宅經濟”的管理是個短板。“宅經濟”要想健康發展,離不開科學有效的管理。但目前對“宅經濟”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方式,也缺乏有相關的行業標準,甚至缺失管理部門。似乎誰都可以管,但實際上可以誰也不想去管;其二,對“宅經濟”的監督是個短板。比如治理App過度收集用戶信息,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沒有規定相應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以及有關監管部門不作為的責任,如此,如何能夠實現有效監督?其三,消費者的維權是個短板。一旦發現問題,很難找到投訴渠道,面臨著維權難。毫無疑問,“宅經濟”需要“雲維權”,需要職能部門的“雲思維”對接。
受疫情影響,許多人只能“宅”在家中,“宅”也是商機,由此衍生出來的“宅經濟”所蘊藏著的生命力是可貴的,也是值得重視和發展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萬眾矚目一片刷屏中,4月1日晚8點,羅永浩正式成為羅“主播”,開始了帶貨生涯。對於自己的直播,羅永浩自信地表示:“如果你從來沒在直播電商買過東西,那是因為你沒看過我們做的。”結果,也的確如他所料。抖音官方數據顯示,老羅的整場直播持續3小時,支付交易總額超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次,創下了抖音平台目前已知的最高帶貨紀錄。
文章指出, “宅經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監督和管理,不誠信的事就會不斷爆發。我們都不希望“宅經濟”曇花一現,隨著疫情的消失而消失,也不希望“宅經濟”之下的消費者權益也像風浪中的小船一樣,沒有任何保障。要想“宅經濟”得到發展。就要補齊短板。從管理、監管上下功夫,同時,要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不讓消費者的權益受損。既要有行業把關,行業規範,也要有完善的信用考核機制,讓維權之路變得暢通無阻,從而倒逼“宅經濟”規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