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協力“戰疫”為契機優化全球治理
http://www.crntt.hk   2020-03-12 09:32:06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席捲全球的疫情,讓世界無比真實地看到,在自然面前,人類始終渺小;在災難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不僅是對一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同樣是反思和革新全球治理的契機。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不斷拉響的防控警報,不斷攀升的病例數字,每天都在挑動著人們的敏感神經。在這場全球“戰疫”中,我們感受到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溫度,見證了互助互鑒、揚長補短的合作,也同樣看到了一些國家閉目塞聽、抹黑甩鍋的自大和虛偽。不同的畫風交織,也促使越來越多人思考,新冠肺炎對於全球化究竟是巨大打擊,還是再次證明困難和挑戰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成為孤島,必須加強合作、共擔風雨?

  病毒肆虐,在隔離防護的現實需求下,疫情的確被不少人視為全球化的負面效應,民粹主義、種族主義偏見頻頻出現在一些政客的大嘴聒噪中。可揆諸現實,在全球抗擊疫情的努力中,“地球村”的時空價值卻在不斷拓展。中國第一時間共享病毒基因序列,極大加快了各國診斷試劑研製、藥物研發和疫苗研發進程;中國同德國衛生部門密切合作,快速識別、隔離德國境內新冠病毒感染者;“口罩荒”“醫用物資供應不足”,各國開足馬力生產,互通有無……不難看出,人類打贏這場全球“戰疫”,離不開互聯互通、團結互助。對立與封閉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甚至連最基本的口罩問題都解決不了,只有各國攜手、合作開放,才是歷史潮流所向。

  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風雲變幻的時代,分歧、疑惑其實一直存在。但席捲全球的疫情,讓世界無比真實地看到,在自然面前,人類始終渺小;在災難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發展總會與問題相伴,全球化當然不會一帆風順,但這一進程中出現的風險只能通過對全球治理的良性變革來加以應對。逆流而動、“關起門來”只會給發展設置更多障礙。這恐怕也是為什麼某些國家高築貿易壁壘、大搞科技霸凌,遲遲無法達到預期目的的深層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不僅是對一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同樣是反思和革新全球治理的契機。

  當世界站在十字路口,為何去何從迷茫時,中國一直在給出自己的方案。就拿這次疫情來說,世衛組織專家一直推崇、讚賞中國防疫行動。誠然,每個國家的國情制度各異,應對之道不盡相同,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但透過“真正意義上的團結”“公開、透明、負責任”等一系列積極評價,卻不難看出“中國方案”的價值內核——和衷共濟、共同戰鬥。對內,中國人勇敢“逆行”、堅守“防線”、默默“守望”,平凡個體的點滴行動,匯聚成堅不可摧的英雄偉力;對外,中國人積極共享科研信息,第一時間派出專家指導,盡心盡力向各國捐贈、供給防疫物資。正如有外媒所言,隨著疫情進一步在全球範圍內發展,中國的形象正從“作為致命冠狀病毒疫情的中心,轉變為有能力幫助遭受重創的地區抗擊這種疾病的全球專家”。這種轉變,不僅在於世界愈發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寬廣胸懷和不屈精神,更在於那些心心相通、命運與共的生動故事,彰顯了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力量。

  縱觀歷史,危機和人類進步總是密切相關。每一次危機過後,往往激發出人類合作的澎湃動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通過締結多邊條約調整國際經濟關係,經濟全球化得以再次加速;協力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代表更廣大國家利益的G20應運而生,個別西方國家再也難以壟斷一切國際事務。在一次又一次共克時艱的努力中,人們愈發明白團結向善才是國際主流,和諧共興才是全人類的樸素心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在共同抗擊天災人禍的戰役中得到共振與升華,激發起更原始、更深沉的前行力量。

  今天的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在持續深入推進,但也呈現出速度放緩、格局分化等新特點。另一方面,不少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過往的事實證明,西方推行的以新自由主義和所謂“華盛頓共識”為指導理念和實踐模本的全球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全球治理,確實在逐漸式微。現在的國際問題和挑戰,不僅靠一兩個國家已經無法解決,相反個別一意孤行的守成大國還很可能成為全球發展的絆腳石。當此之時,優化和革新全球治理,就必須沿著全球化的軌道,拿出更多公平的、普惠性的公共產品,讓國際秩序能夠兼顧到各個國家的訴求,引導好整個世界的合作。長遠來看,這恐怕是新冠肺炎疫情帶給全球治理的一大啟示。

  “瘟疫在古代是墳場,在近代是戰場,在當代則是考場。”這是非典期間出版的《人類瘟疫報告》中的一句話。大考當前,始終保持清醒認識,和衷共濟、補齊短板,我們就一定能戰勝病毒,推動全球治理更上層樓。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晁星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