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最近,伴隨各地企業有序復工,便利店、理髮店、水果店等街頭小店也陸續恢復營業。街頭小店一方面關乎民生,與百姓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另一方面顧客頻繁出入,人群容易聚集,也帶來了較大防疫壓力。
如何盡快恢復街頭小店營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更好滿足民生需求,既考驗著街頭小店危中尋機的韌性,也考驗著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
首先,街頭小店需要創新經營模式,積極開展“自救”。不少小店已作出了有益嘗試。比如,有的小店探索線上預訂,然後點對點配送到小區;還有的小店首次接入電商外賣平台,通過互聯網賦能,實現了“無接觸配送”。這些新嘗試,都有望在疫情過去之後進一步固化成新業態。
其次,需要釋放政策紅利,切實幫助街頭小店解決實際困難。街頭小店的剛性支出一般包括房租、水電、人力等,應針對這些“痛點”精准扶持,幫助街頭小店渡過難關。最近,一些國有和民營業主單位,也紛紛為承租的門店減免租金。同時,各地還陸續出台了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復工的指導意見,對物資缺乏的街頭小店,有的地方還免費提供集中隔離場所和定量口罩。這些扶持政策,解了街頭小店的燃眉之急,有助於促進小店經濟持續回暖。
幫助街頭小店恢復營業,絲毫不能放鬆疫情防控。政府部門要加強復工指導,提倡上門預約、人流限制、精簡服務內容等。同時,街頭小店也要嚴格落實各項防疫要求,引導顧客做好入門測溫,佩戴口罩等工作,確保恢復營業之後,既保證顧客的安全,又方便群眾的生活。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鳴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