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下簡稱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專門撰文認為,全球增長開始顯露經濟企穩、風險降低的信號,尤其是中美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加之各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此,IMF上調2020年和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至3.3%和3.4%,分別比去年高0.4%和0.5%。
與此同時,格奧爾基耶娃也明確指出,全球經濟的根基還遠遠談不上穩固,“一些不確定因素淡化之時,另一些新的不確定性因素又出現了。事實上,不確定性正變成全球經濟的新的常態”。
在她看來,2020年初發生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正是當前的“不確定性”。格奧爾基耶娃在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稱,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中國的經濟活動,但相信中國經濟將在二季度恢復正常。但格奧爾基耶娃認為,這場疫情提醒大家,全球經濟復甦勢頭在突發事件衝擊下仍很脆弱。各國不應再製造那些本可避免的不確定性。
與IMF偏重宏觀層面觀察不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從企業債務這一微觀層面對全球經濟作了評估。2月18日,OECD發表了名為《企業債券市場趨勢、新增風險和貨幣政策》的全球企業債務年度報告。
OECD研究發現,由於擴張性貨幣政策回歸,截至2019年底,全球企業債務累計規模已達13.5萬億美元歷史高位。與此同時,全球企業發債質量卻呈下降態勢,表現為更苛刻的還款條件、更長的債務成熟期和更弱的投資者保護,超過半數企業新發債券信用評級僅為BBB級。
此外,OECD還發現,在低利率驅動下,新興經濟體企業從2008年開始加大發債力度,使得達不到投資級別的企業債券占比顯著攀升,從2010年的20%躍升至2019年的25%,A級及以上的占比僅為30%。特別是每一應用級別的中位企業杠杆率較十年前大大提高,這預示著違約率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呈現持續走高態勢,一旦突發事件導致運營困難將迅速推高上述企業的融資成本和投資能力。OECD預計,未來3年全球有4.4萬億企業債券陸續進入成熟期,無論是償還還是再融資壓力都很大。OECD秘書長古裡亞提示,如此高的杠杆率將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對企業加快結構性改革和資本市場強化融資能力也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
鑒此,IMF建議,全球應共同努力在貿易、氣候變化、發展公平三大領域為全球增長提供更多確定性。IMF認為,全球仍須加緊構建一個更為現代的國際貿易體系,以釋放諸如電商這樣的服務貿易潛能,同時保護好知識產權。此外,應加大對清潔能源和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可通過徵收碳稅向受氣候危機影響的家庭和企業提供資金援助或融資支持。與此同時,全球應當聚焦提高整體生活水平和創造收入更高的工作崗位,IMF將會同世界銀行加大對通過高質量教育、數字經濟以實現公平發展的研究。
無論是IMF的建議,還是OECD的預警,都說明2020年的全球經濟不會是一片“歲月靜好”,因而夯實其增長根基迫在眉睫。全球經濟決策者唯有前瞻謀劃、強化協調、綜合施策,方能夯實基礎、共克時艱、加快復甦。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田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