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兩岸經貿大型交流活動輪番上演,在廈門舉辦的“2019海峽兩岸經貿論壇”,400位嘉賓共同參與盛會;在合肥舉行的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台企項目對接活動”,110個重要台資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額達282億元;在雲南舉行的第八屆雲台會,協議總金額近44億元;第16屆湖北·武漢台灣周,800多名海峽兩岸嘉賓匯聚一堂;第12屆津台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9年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達成的台商投資項目意向共46個,投資總額46億元人民幣。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1300余位兩岸知名企業家、工商團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1300余位與會。可見,兩岸經貿往來仍熱熱鬧鬧,保持了不錯勢頭。
(三)島內民意漸趨理性——發展兩岸關係共識增強
蔡當局執政荒腔走板、政績乏善可陳,使得老百姓對之觀感極差,對之一味地拼政治、拼選舉不以為然,對之在兩岸關係上的表現相當不滿,眾多民眾認為兩岸關係緊張的現狀,蔡當局、民進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民調顯示,近七成民眾不滿意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9〕加之大陸積極、靈活、務實的對台政策,無與倫比的發展速度,兩岸間形成的巨大差距,對台灣民眾衝擊不小,使他們的思想意識趨於理性、務實,對大陸的認知發生改變。《聯合報》2018年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島內民眾對大陸好感與認同度上升,敵意下降,多數民眾認為大陸未來將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但對此卻並不擔心,68%的受訪者認為大陸強大不會對台灣不利。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度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達到57%,較上一年增加八個百分點,創歷次調查新高;願意赴大陸就業的達43%,想到大陸創業的為30%,願意讓孩子到大陸念書的為44%,係九年來同項調查的新高,且近五年來呈逐年增加趨勢。〔10〕這與民眾對兩岸民間關係持正向看法相吻合,與台灣青年看好大陸發展平台、蜂擁而至求學、就業、創業的現實情況相一致,顯示眾多台灣民眾把大陸看成是台灣市場與發展機會,而不是台灣威脅。這對兩岸關係發展無疑正面、有利。
(四)台灣經濟乏力——助添兩岸關係發展動力
台灣曾為亞洲“四小龍”,且居首位,對外貿易總額與GDP總量均位前列,經濟發展與富足水平曾達到一個高峰,有“錢淹腳目”之說。而現今台灣予外界的印象則是“被邊緣化”趨勢明顯,經濟增長明顯放慢,後勁不足,前景黯淡,薪資增長停滯甚至是倒退,“22K”幾乎成為大學生起薪低工資的代名詞。尤其是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台海危機重重,加劇了台經濟蕭條,觀光業首當其衝,赴台觀光陸客數“斷崖式”暴跌。據測算,以2014年陸客赴台觀光人數為基點,近年來,陸客赴台觀光客每年減少在三分之一之多,收入減少高達千億元新台幣,換算成GDP和就業人口,祇能以“災情慘重”來形容,〔11〕與之相關產業也受到很大波及。兩岸關係趨緊,台農漁民利益受到嚴重傷害,農漁產品外銷渠道不暢,經濟損失慘重。島內投資環境惡化,外資赴台投資疲軟,島內企業信心明顯不足;尤其是兩岸貿易台灣受惠大,順差多。台灣經濟低迷,對大陸依賴多,這無疑為兩岸關係特別是經貿關係增添動力。以當前島內的經濟現實,離不開與大陸貿易的支撐,否則將是台經濟不可承受之重,影響所及,遠非經濟層面這麼單純。
三、兩岸關係中消極不利影響
勿容置疑,隨著蔡英文民進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中的消極不利影響大為上升。
(一)台當局刻意阻撓——兩岸關係最大阻力
蔡英文上台、民進黨重新執政,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政治基礎蕩然無存,兩岸經過多年艱苦努力、好不容易形成的雙方關係“最佳時期”不復存在,尤其是蔡當局藉掌握的行政大權及“立法院”優勢地位,竭力設法阻撓兩岸關係發展,成為兩岸關係前行的最大阻力。台灣部分大學被抹紅簽署“一中承諾書”而遭當局指責、警告、查處;〔12〕台青年在大陸任社區主任助理被島內開罰;蔡當局、民進黨藉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提出所謂“保台五法”〔13〕,包括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前須經過“公投”、退離職“公務員”赴大陸管制年限延長、限制領大陸居住證的民眾參選“機敏公職”、提高對陸資“違法來台投資”的罰款、強化退離職人員出境管制機制(重點配合所謂“國家機密保護法”);硬推“中共代理人”法案,〔14〕動輒以危害台島安全或社會安定相威脅,扣上“中共代理人”的大帽子,罰款甚至是法辦,樁樁件件都是刻意阻撓兩岸關係發展。在蔡當局、民進黨操弄下,兩岸官方交流完全中斷,民間交往也受到一定影響,兩岸簽署的23項協議難以為繼,已經談成的服貿協議至今仍躺在“立法院”睡大覺,貨貿協議談判完全停擺,馬英九、吳敦義有意赴大陸參加國共論壇被阻,甚至論壇也未能召開。熱情高漲的兩岸城市交流,因蔡當局的刻意打壓受到影響。蔡當局的刻意阻撓,可謂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阻力。
(二)官方毫無共識——兩岸結構性問題難解
蔡英文上台之初,在兩岸問題上模糊以對,強調要“維持現狀”,繼續發展兩岸關係,卻是口惠而實不至,且漸漸露出本來面目。蔡多次宣稱堅持台灣“主體性”,堅持“國家主權”,將“中華民國”限縮於台澎金馬,與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沆瀣一氣;強調其責任在維護台灣的主權,就算面臨極其困難的外在環境,依然堅持到底,絕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台獨”立場、本性暴露無遺。更有甚者,蔡當局、民進黨還加大力度推動“台獨”,特別是在文化、教育領域更加瘋狂,制定了徹頭徹尾的“文化台獨基本法”——《文化基本法》,強調“台灣屬南島文化,與中華民族是不同血統”,試圖徹底斬斷兩岸文化的歷史連結;迫不急待地撤回馬當局的微調課綱,維持陳水扁時期的“去中國化”、鼓吹“台獨”史觀的原課綱,將高中歷史課綱的“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架構,中國大陸變成了與東亞其他國家一樣的外國。兩岸漸行漸遠,毫無共識,結構性問題依舊難解,嚴重制約著兩岸關係的發展。
(三)美極限打“台灣牌”——兩岸關係最大外部挑戰
面對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的焦慮感大幅上升,視中國為其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臆測中國發展強大,將會打破現有的國際秩序,嚴重挑戰美國的領導權威,與美爭搶亞太、甚至是全球的主導權,威脅美國世界霸主地位,取美代之。
為此,美已經不滿足一般性地利用台灣問題,而是極限打“台灣牌”,不惜一再觸碰一個中國政策底線,特朗普作為候任總統時,就打破中美建交37年來的外交慣例,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直接通話,稱蔡為“總統”,嚴重背離中美“三個聯合公報”〔15〕精神,給特朗普新政府的中美關係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壞頭。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對華政策正在改弦更張,在背離一個中國政策上漸行漸遠,有悖一中政策法案頻頻炮製出籠,違背一個中國政策的動作不斷。
2018年3月特朗普親自簽署“與台灣交往法”,主張大幅發展美台官方關係,提升雙方人員往來、交流層級,尤其是意欲促進雙方涉外、防務等敏感部門高官,甚至是最高領導人的互訪。此惡法一旦落到實處,美台非官方關係的限制將被打破,官方關係得到全面開啟,美一個中國政策名存實亡。其它諸如“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竟然要求同意美軍艦定期停靠台灣高雄港或其它適當港口,允許美印太司令部司令接受台方提出的軍艦進港要求,被視為是特朗普政府在“台海佈局”上,迄今為止最具代表性、最具體、也最有“威力”的一着棋。〔16〕美參、眾兩院相繼提出所謂“台灣保證法”,監督“與台灣交往法”的落實,要求美對台軍售“常態化”,派現役將級軍官出任美駐台武官、將台灣納入雙邊及多邊軍演等,〔17〕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挑戰一個中國政策,損害中美重要領域合作和台海和平穩定。美參議院近又通過“台北法案”,重點是因應台灣的“斷交潮”,助台“固邦”,威脅相關國家維持與台灣“邦交”關係,否則將會受到美國的懲罰。〔18〕挺台法案的頻頻出籠,顯現美涉台立法已從過去注意在某一節點或單一領域謀求突破一個中國政策,到現今已發展到由點到面、更加系統性地破壞一個中國原則,甚至持續性地試圖變更“兩岸一中”的現狀。〔19〕
美有悖一個中國政策的動作不斷,“與台灣交往法”通過後,美隨後同意已內定為台“總統府秘書長”、時任高雄市長陳菊及“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等高官相繼訪問華盛頓,為新法案宣傳造勢。2018年6月,美在台協會駐台北代表處新館落成,一度傳出美有意派時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或特朗普總統之子赴台出席典禮。一旦如此,則是美台交往層級的重大突破。後美派出國務院負責教育文化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瑪麗·羅伊斯赴台出席新館落成典禮,該女極為親台,其夫係美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是“與台灣交往法”的幕後推手。2019年4月,美在台協會(AIT)駐台人員公然披露,包括美陸海空三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在內的現役美軍早於2005年起就進駐AIT,AIT啟用內湖新館後也會就此進行安保。此舉實不單純,當年中美建交,美與台“斷交、廢約、撤軍”是前提條件,美也信誓旦旦、明確承諾。現今,AIT一反常態,主動、高調披露自2005年以來美陸海空三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在內的現役美軍就已進駐AIT,事情的性質發生變化,中美建交美從台“撤軍”的前提條件遭到破壞,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受到嚴重衝擊。
美還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在兩岸事務上指手劃腳,打一方、拉一方,公然支持蔡當局、民進黨對抗大陸。美國安會揚言,美“拒絕接受武力恐嚇台灣人民的方案和威脅”;〔20〕美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宣稱“一國兩制”不適合台灣地區,對解放軍在台灣海峽舉行實彈演習表示“擔憂”;〔21〕“針對台“邦交國”不斷丟失,美與台互通拉美情報,利用自身影響力助台“固邦”。針對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美軍高官罕見出面干預,美印太司令部司令大衛森表示“這不是兩岸雙方意願”。由擔負印太地區作戰任務的高級軍官出面,對兩岸協商探討“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指手劃腳,實不尋常。〔22〕美甚至撕下中立、公正對待台灣選舉的假面具,直接干涉、介入選舉,2018年縣市長選舉公然為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助選背書;2020大選,挺蔡意味濃厚,視蔡為美在台灣的最佳代理人。
美極限打“台灣牌”,踐踏一個中國政策底線,不惜動搖中美關係之本,對兩岸關係的衝擊甚巨,是兩岸關係面臨的最大外部挑戰。尤其是台當局、島內“台獨”勢力推崇有加,似乎台灣的安全有了保證,無底線地迎合、配合美國,未來一旦被美極限打“台灣牌”衝昏頭腦,忘乎所以,公然“謀獨”,極其危險,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大增,兩岸關係穩定的大局遭到破壞,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可能被迫中斷。
(四)台年輕世代國家認同缺失——兩岸關係發展重大隱憂
島內的民意近年雖有所改善,但對一個中國、對兩岸一中的核心內涵、對“一國兩制”的科學方針的認同卻仍較薄弱,甚至是較為反感和排斥,主張“台獨”的比例仍高於“統一”,尤其是台灣年輕世代,從小受李登輝、陳水扁時期“去中國化”及充滿“台獨”色彩的教科書的洗腦教育,又受民進黨及“台獨”勢力不停煽動、鼓惑,思想被嚴重毒化,台灣意識、“台獨”意識較強烈,祖國、國家觀念淡泊,有較強烈的“恐中仇中”心理,加之對大陸的現實情況缺乏瞭解,很多人從未來過大陸,據台灣學者介紹,島內持有台胞證人數不超過800萬人,換言之有1500萬人未曾到過大陸,除去老人、小孩,至少還有1000萬青壯年。他們對大陸的瞭解多來自綠媒的歪曲報導,及綠營名嘴不懷好意的惡意誤導,停留在幾十年前貧窮落後的大陸,什麼大陸吃不起茶葉蛋、吃不起榨菜的鬼話都相信,對大陸的誤會、誤解較深,遇事不冷靜,容易衝動,易受鼓惑、煽動。2014年爆發的“太陽花學運”以及嗣後的“反課綱學運”均是如此,糊裡糊塗地被人當槍使,兩岸服貿協議就是遭到“太陽花學運”阻撓而未能生效。2019年香港爆發的反修例運動,在美、台等的操弄介入下,愈演愈烈,而台灣的民意也受到誤導、蒙蔽,不分青紅皂白地將之歸咎於“一國兩制”,由此淡化了對蔡當局執政不彰的不滿,其中,青年世代表現得更為突出,事件爆發後,蔡英文支持率止跌回升,民調一度顯示,青年板塊對蔡的支持飆升到七成多,對韓國瑜的支持則跌到僅二成多。年輕世代如此思想認識,是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的重大隱憂。
四、當前兩岸關係最大的變數
2020年初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及立法機構“二合一”選舉對兩岸關係影響甚巨,可謂是兩岸關係最大的變數。不同的選舉結果、甚至是選前的選情波動,對兩岸關係都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