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時代銀行業需不斷增強“三個能力”建設
http://www.crntt.hk   2019-12-13 09:09:36
  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2014年,中國建設銀行成立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範金融風險能力、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這一指示精神不僅為中國建設銀行,也為整個銀行業的更好發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需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高質量支持,為此,銀行業需不斷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範金融風險能力、參與國際競爭能力這“三個能力”的建設。

  在服務國家建設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必須充分體現大行擔當,發揮好應有的作用。

  一是充分發揮優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需圍繞重大戰略,發揮各自經營優勢,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重點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大力創新體制機制,支持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大力培育新動能主體力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普惠金融,支持形成協同發展格局。比如,建設銀行就利用大數據技術等,打造線上審批平台和風險監測系統,降低融資成本,不斷滿足“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截至2019年9月末,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突破9000億元,今年新增近3000億元,居同業首位。

  二是主動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經濟發展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提升信貸資源配置效率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變革組織體系、技術體系、管理體系、服務體系、產品體系,優化融資結構,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另一方面,需助推基礎科學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瞄准生命科學、增材製造、航空航天、納米科技、新型核能、計算科學等現代科技領域,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助力基礎理論研究和原始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與此同時,還需優化信貸結構,堅持創新驅動,把資金從過剩、低效、污染的產能轉移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上,重點支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現代產業集群,培育增長新引擎。

  三是充分運用現代科技,不斷提高金融供給質量。當前,現代科技深度融入金融發展全過程,對生產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模式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此,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可考慮以金融科技戰略為核心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比如,建設銀行就在努力構建一整套適應科技型推動、數字化轉型的現代商業銀行管理制度,在先進制度、現代科技、大數據技術的三重驅動下,推進獲客渠道、機構重組、風險管控、產品設計、服務供給、經營管理等一系列層層擴大的業務和流程再造,探索跨業跨界跨境經營,全方位提升金融供給的範圍、質量、能力和效率。同時可推進“智慧政務、智慧黨務、智慧公共事務”一體化建設,深入國家治理各領域,助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便民措施落地,改善和保障民生,優化地方營商環境。

  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業的根本任務之一,全面風險管理能力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需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視風險防控,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實現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的有效平衡。

  一是構建全面主動智能的風險管控體系。“打鐵還須自身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首先要把自身的風險管好。在這方面,建設銀行不斷夯實數據、系統、人才和文化基礎,築牢風險管理的底板,重構風險計量模型,推動風險管控主動融入管理、融入業務、融入流程,建立風險管理定性表述和定量分析指標體系;強化內控合規管理,將反洗錢、反欺詐等要求嵌入經營管理全流程,完善人人盡責的內控制度,提升全行合規經營能力;探索運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加快推進風險平台建設,不斷提高風控的有效性;通過創新風險管理機制,完善統一風險視圖,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的全面風險監控預警平台,打造全方位、全覆蓋、全流程的全面主動智能風險管控體系。

  二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金融機構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中要承擔主體責任,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和風險防控的穩定器,需緊盯各種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區域、市場和業務,把結構性去杠杆作為重中之重,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協同配合、精准處置高風險事件。

  三是牢牢把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主動權。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較為複雜,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應一如既往、旗幟鮮明,對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的經濟活動給予重點支持,特別是針對帶動效應強、協同效應好的地區、行業和企業的生產性活動,可考慮在信貸政策上給予傾斜,協力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同時,要加強研判,洞悉風險趨勢,精准定位潛在風險,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支撐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放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個不斷開放的中國,不僅給自身帶來發展,也給世界創造了巨大機遇。目前,中國正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開放的中國需要開放的金融。今年以來,我國密集出台多項金融對外開放重大政策,大幅降低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金融業對外開放全面提速並邁出實質性步伐。

  金融的開放需要國有商業銀行做好主力軍。銀行業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和社會融資的主渠道,國有商業銀行擴大開放對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建設銀行已在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各類機構超200家,初步形成了母子公司聯動、境內外機構良性互動的生動局面。未來,面對全面開放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銀行業還需進一步固本強基、練好內功、提升實力。

  一是秉持開放心態。學習國際同行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與國外先進銀行進行全方位、寬領域、多維度對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摔打磨礪,提升國際競爭力。

  二是拓寬開放視野。準確把握世界格局發展變化,緊跟“走出去”和“引進來”趨勢,積極調整全球經營布局,強化境內外聯動發展,完善全球一體化金融服務模式。

  三是涵養開放胸懷。以更加主動的共享意識,開放合作、各展所強、各補所需、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以開放聚人氣、添活力、提素質,不斷做大我們的“朋友圈”。

  四是提升開放能力。要錘煉專業能力。無論是駕馭金融對外開放局面、培育價值創造能力,還是提升風險管控水平,我們都需要打造和培養一支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要培養一批熟悉國際規則、善於頂層設計、擅長經營管理的複合型專業人才,既要創新人才引進機制,主動吸引外部優秀人才加入,也要建立高效的內部員工能力提升體系。要磨煉適應能力。盡快熟悉並掌握國際規則,有效運用現有規則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適應新的開放環境,積極推動、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和完善,爭取話語權,以專業水準在全球金融規則重構中貢獻中國方案。要淬煉創新能力。金融開放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更多條件,要勇於擔當,主動作為,不斷引入全球先進的創新要素,培育開放創新理念。

  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需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以增強“三個能力”建設為統領,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桂平(中國建設銀行行長)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