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今年以來,中國銀行業面對內外部環境變化,較好地應對了各種挑戰,主要業務平穩增長,不少指標好於預期,部分銀行甚至交出了近五年最好的成績單。未來一段時間,銀行業發展仍然面臨較多不確定性,應居安思危,採取切實措施應對內外部挑戰。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文章分析,從上市銀行中報看,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發展亮點主要體現在:資產規模和負債規模平穩擴張,部分銀行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對實體經濟服務水平顯著提高,信貸結構有所優化;淨利潤增速繼續回升,明顯高於上年同期;不良貸款率普遍下降,不良貸款餘額增速趨緩,資產質量趨於穩定;資本充足率穩中有升,撥備覆蓋率、貸款撥備率等處於良好水平,風險抵禦能力較強。
從盈利角度看,上半年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增長較快,淨利潤增速普遍較同期回升,部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出現兩位數增速。與此同時,部分銀行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增長較快,盈利結構不斷優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的大背景下,上半年信貸投放大幅度增長,帶來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改善。同時,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服務進一步改善。從總量上看,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實體企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增強;從結構上看,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一般貸款增速;從價格上看,貸款利率逐步下行,減輕了企業負擔。特別是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多數銀行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大型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超過30%,較好地完成了年初設定的目標。
文章指出,過去一年,儘管以上市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發展穩健、業績回暖,但中國銀行業終將從高速增長時代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下一步,銀行業應採取切實措施防範風險,培育核心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發展。
一是加強研究分析,密切關注政策變化。未來,宏觀形勢複雜多變,監管政策不斷收緊,利率和匯率逐步市場化,挑戰前所未有。銀行業應基於長期戰略,充分認識到研究的重要性,通過成立研究院等專門機構,加大對於研究的人財物投入,提高戰略規劃和經營決策的前瞻性和科學性。當下要深入研究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新機制的影響,調整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加強利率風險管理;完善風險定價體系建設,提升風險定價能力,夯實應對內外部變化的基礎和能力。
二是防範經營風險,繼續穩定資產質量。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等將是金融風險防控重點領域,保持資產質量穩定的壓力仍然較大。應進一步提升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防控多領域交叉風險的發生和傳染。嚴格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在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及貸後管理等環節健全制度,優化流程,提升效能。同時,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綜合多種手段處置問題資產。此外,應盡快建設完善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對潛在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化解。
三是保持戰略定力,鞏固業務轉型成果。加快向大零售銀行轉型是上半年上市銀行業績增長的重要支撐,也是商業銀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但零售業務轉型早期可能面臨較多挑戰,如零售業務費用增長較快,經營效能偏低,低成本資金獲取能力有限等。在這種情況下,應堅定轉型決心,保持戰略定力,不為一時的數字而動搖。同時,堅持金融科技引領,加快推進金融創新,深化組織變革,緩解業績壓力,鞏固轉型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