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當前物價指數的結構性特征比較明顯,即CPI高、PPI低,在此背景下下調政策利率,顯示出央行的定力,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會貿然收緊貨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擔憂,穩定市場信心。同時,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也是“加強逆周期調節”題中應有之義。
11月20日,“新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第四次報價顯示,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均較前值下調5個基點。這一下調基本符合市場預期,而監管層通過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推動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意圖也正在得以實踐。
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意在用市場化改革的方式促進降低企業貸款實際利率,即通過改革完善LPR報價機制,形成“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LPR—貸款利率”傳導路徑,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行,進而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本月,中國人民銀行在兩周內先後下調MLF利率和逆回購利率。11月5日,央行開展MLF操作4000億元,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從3.30%降為3.25%,是自去年4月份以來首次下調該政策利率。11月18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7天期逆回購1800億元,中標利率為2.5%,較此前中標利率2.55%下降5個基點,這也是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自2015年10月27日以來首次下調。
政策利率的普降,以及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時降低,表明監管層更加關注“穩增長”的態度。當前物價指數的結構性特征比較明顯,即CPI高、PPI低,在此背景下下調政策利率,顯示出央行的定力,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會貿然收緊貨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擔憂,穩定市場信心。
央行近期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8月20日首次發布了新的LPR,至10月21日第三次發布新的LPR,1年期LPR已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降低了15個基點,5年期LPR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降低了5個基點。同時,央行督促金融機構抓緊運用LPR定價,推動LPR成為金融機構貸款的主要定價基準。總體看,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數據顯示,9月份新發生貸款中運用LPR定價的占比已達到46.8%,其中主要運用於企業貸款。隨著LPR改革效果的逐步顯現,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提升,帶動企業貸款利率下降,9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較2018年高點下降0.36個百分點,初步體現了以市場化改革的方式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政策效果。
事實上,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也是“加強逆周期調節”題中應有之義。LPR改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這使得LPR報價的市場化和靈活性明顯提高。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監管層釋放出清晰的逆周期政策調節力度加大信號,將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和宏觀經濟運行。
值得一提的是,5個基點的調降幅度並不大,顯示出監管層“小步慢行”的節奏,這將有助於保留貨幣政策空間,維護我國在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常態貨幣政策的國家地位,同樣避免出現“大水漫灌”的現象。
下一步,央行將繼續做好LPR報價和運用工作,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合理定價,進一步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疏通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監管層的態度一如既往,正如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所說:繼續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姚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