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萍的自傳 |
中評社台北11月13日電/ 董萍,1923年生,浙江鄞縣人,陸軍官校17期,陸軍中將退役後,轉任台鐵鐵路局長,並於任內完成第一期鐵路地下化。在當年台北鐵路陷於高架化、地下化兩派之爭時,董萍力主鐵路地下化,而今獲尊為“鐵路地下化之父”。2019年10月,董萍逝於台北,享壽96歲。他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但也留下他那個時代的風骨,讓我們後世景仰與追隨。
回溯董萍一生的那個年代,是什麼樣的年代呢?
那是一個寧死不屈的年代,“九一八事變”、“八一三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自1922年始,中國人慘遭日寇長達14年的鐵蹄屠戮,超過三千萬的中國軍民淪為戰爭冤魂。1940年,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17歲的董萍,懷抱滿腔熱血投筆從戎,行程四千多公里,從浙江金華到陝西西安,成為陸軍官校第十七期學員,“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董萍準備為保衛中華民族,拼盡最後一滴血。當是時,像董萍這樣從軍的年輕人,以數十萬計,為抵抗日寇軍機、航艦、坦克大砲,他們在天空殞落;在江海浮屍;在長城古北口、山東台兒莊、湖南長沙、雲南騰沖、緬甸密支那,屍填溝壑,血流成河,只見中國的領空、領海、領土之上,這些為圖國家民族之存續的青年學子,無一之處不可死,此其間,就有年輕董萍的身影。
那是一個骨肉相殘的年代,好不容易贏得對日艱苦抗戰,同時廢除了百年來列強加諸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孰知禍起蕭牆,1946年至1949年間,因為國共兩黨的矛盾而爆發更為慘烈的內戰。1949年春,林彪、聶榮臻率中共東北、華北野戰軍迅雷不及掩耳地攻破天津,時任國民黨軍砲兵營長的董萍被俘,董萍不願被收編,後被釋放,董萍即刻趕到北平,覓得新婚二年的妻子水新梅與甫出世的長子繼萍,歷經艱辛,才得護送妻兒輾轉撤到台灣。這場令一整個世代妻離子散、天人永隔的內戰,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悲悽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