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財政部日前發布的今年前三季度財政收支報告顯示,1-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0678億元,同比增長3.3%,增幅比去年降低5.4個百分點。按照目前的增勢,財政收入要保持同比增長5%的年度既定目標著實有不小的難度。
證券時報發表專欄作者張銳文章表示,拉寬時間跨度可以發現,過去10年雖然中國財政收入年度規模不斷增大,但除極少數年份外,財政收入增幅卻總體呈現出逐級遞減趨勢,其中從2014年起財政收入增長幅度開始從上一年的10.1%減少到當年的8.6%,之後每年都保持了個位數增長,而且增長幅度越來越小。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4萬億元,雖然同比增長6.2%,完成年度預期目標,但增速比上年回落了1.2個百分點。
文章分析,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往往保持著十分緊密的正向關係。過去10年中,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實際是在逐年下滑的,在這種情況下,財政收入顯然不可能逃過下拉力的約束而實現“逆襲”,財政收入總體降幅甚至大大超過了GDP的連續降幅,而且這種邊際遞減狀況還會在2019年得到延續。由於今年GDP預計放緩至6.5%-6.0%,總需求的減弱將驅動工業品價格的繼續回落,企業利潤勢必受到壓縮,由此必然讓稅收收入中占比最大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承壓,受到影響,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也將進一步滑落。
作為經濟下行壓力下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減稅降費效應在今年的持續顯現必然對財政進賬形成硬性衝減。今年以來,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增值稅率降至13%,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雖然6%的一檔稅率保持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所有行業稅負都只減不增;另外,全面實施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居民個稅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大幅下降29.7%,同時社會保險費率也會進一步降低。這樣,今年1-9月全國稅收收入累計下降了0.4%,減稅降費規模已超1.5萬多億元,全年減稅降費2萬億元沒有懸念,受到影響,財政收入勢必承壓。
進一步分析發現,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管道也在今年變得越來越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性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5萬億元,其中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5萬億元,也就是說土地出讓收入占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之比高達87%。按照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預計6.71萬億元,雖微增3%,但比2018年25%的增速以及2017年40%的增速可謂天壤之別。受此影響,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勢必大幅回落。
文章認為,儘管今年財政收入的增長面臨著不小的風險與壓力,增長幅度也會進一步縮小,但是如果能夠通過對企業開展實質性減稅降費最終調動與釋放市場主體活力並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與後勁,通過給居民減稅刺激與積累消費潛能,財政收入的減少與增幅的放緩也只是一種短期性陣痛;另外,雖然通過賣地收入形成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顯著減少,但卻能倒逼地方政府真正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與偏好,轉而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構築出財政收入的新管道,而且相比於賣地收入而言,實體產業動能對財政收入的貢獻會更加穩定與持久。還有,雖然今年國內經濟增速還會繼續放慢,但絕對不會出現斷崖跳水的結果,經濟運行依然會保持在合理區間,從而為財政收入的穩實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