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掌權的什葉派政客和教士們也並不其樂融融,而是各自心懷鬼胎,爭權奪利,貪污腐化。去年伊拉克議會選舉更是暴露出什葉派政治集團的內部裂痕,部分人士親近伊朗,部分則親近美國,還有些自比清流,既不喜歡伊朗也不喜歡美國,彼此內耗不斷。最後經過各方妥協,推舉了邁赫迪作為新任總理,組成新政府,但由於這個新政府是什葉派各政治集團妥協的結果,因此非常弱勢,在危機面前缺乏管治能力。
美國更是此輪伊拉克動蕩的幕後黑手,美國打著民主的旗號入侵中東,要用伊拉克作為美式中東民主計劃的樣板。但是,當什葉派為主的伊拉克人民拿出選票,卻選出了以馬利基為代表的親伊朗政府,這讓美國大為光火,遂採取種種手段逼迫馬利基下台,並且對伊拉克民眾灌輸反伊朗教育。但是目前的邁赫迪政府還是和伊朗保持較好關係,而美國卻亟需拉攏自己的中東小弟和伊朗叫板。因此這次伊拉克的反政府示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國的支持,美國發動並組織伊拉克什葉派中的反伊朗勢力向伊拉克政府施壓,迫使後者與伊朗翻臉。
如今伊拉克再次被搞亂,美國可能在慶幸伊拉克終於不再親近伊朗,但這場衝突也讓美國打了自己的臉,那就是美國一心在中東推行的美式民主計劃徹底失敗。美國曾經承諾給伊拉克人民一個自由民主並且繁榮穩定的國家,並且用伊拉克作為樣板激勵中東其他國家。但如今,美國既沒有給伊拉克帶來經濟繁榮,又不讓伊拉克人民按照自己的意願選出親伊朗的政府,反倒是煽動街頭運動,不惜把伊拉克全國拖入戰火,以對民選政府施壓,逼迫後者完全聽命於美國。隨著伊拉克最後一片穩定的南部地區陷入動蕩,伊拉克這個“民主樣板”在世人心目中徹底坍塌。
伊拉克、印尼、法國、香港地區,這些地方如今都成為了動蕩衝突的代名詞,這些地方的示威者還在網絡上交流串聯、互學互鑑。民粹之火一旦被點燃,就不再是幕後勢力所能控制的,美國幻想通過搞亂他人來保持自己的霸權,殊不知養蠱反噬,有一天會輪到到自己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