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中國互聯網經歷了波瀾壯闊的開拓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成為全球互聯網舉足輕重的關鍵力量。如何評價“數字中國”建設取得的斐然成就,下一步自主創新的發力點又在哪裡?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倪光南說,在網信事業發展上,中國體現出後發優勢,從整體上看,中國網信領域總體技術和產業水平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從產業發展來看,中國軟件業銷售總額從2000年的560億元,飛速增長到2018年的63061億元,18年增長了112倍,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包括華為、阿里巴巴、騰訊在內,中國在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術)企業前10名中占據3席。
以電商、移動支付、社交、搜索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應用,和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都是我們在數字中國建設中體現出的“長板”。此外,從消費升級到生產轉型,“互聯網+”從生活領域向生產領域加速延伸,一系列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發展和充實著實體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這些新興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也在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重大貢獻。
在下一步“數字中國”建設中,我們最重要的優勢體現在哪裡?
倪光南認為,中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一方面,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都是依托巨大的中國市場發展起來的,這個巨大的市場是極其寶貴的資源,用好這個資源,應當用市場來支撐創新而不是用市場去換技術。另一方面,鑒於中國的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和R&D經費世界第二,PCT專利排名世界第三,中國工程師隊伍將繼續增長,中國有可能會出現工程師紅利。人是創新的第一要素,中國不僅在人才數量上有優勢,而且在人才質量上也有優勢。拿網信領域的高技術企業中比重超過七成的軟件人才來說,通過比較軟件著作權和專利的數量、對開源軟件的貢獻量、APP的創作數量、創業創新活動的成果、軟件大賽的成果等,中國軟件人才在創新性和勤奮度上都體現出高水平。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裡森也曾表示:“中國有很多非常有天賦的工程師,他們貢獻了很多知識產權,我們可不想屈居第二。”
從跟跑到並跑、領跑,在我國“數字中國”建設中,怎麼看待自主創新的重要意義?
倪光南說,鑒於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創新是數字中國建設發展的第一動力,更需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並重。
倪光南說,今天在引進高新技術上不能抱任何幻想。特別是在涉及關鍵核心技術的問題上,我們只能通過自主研發、自主創新才能掌握。我們在重視開放創新的同時也要在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上重視安全可控。兩者並重,不能偏廢。
實踐證明,在今天的國際形勢下,如果關鍵核心技術不能自主可控,那麼人家就可能會隨時卡你脖子。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應當堅持自主可控,科技自主,才能抵禦外國的制裁。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並重,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建設網絡強國的要求,我們要遵循這個方向,努力奮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來源: 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