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李克強總理在9月2日主持召開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基礎研究決定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上。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增加基礎研究投入,“傑青”基金在提高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和源頭創新能力上要發揮更大作用。
北京青年報發表財經評論人譚浩俊文章表示,一個國家能否產生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能否拿出世界頂尖的科技創新成果,能否拿到諸如諾貝爾獎這樣的世界頂尖大獎,都與基礎研究密切相關。沒有強大厚實的基礎研究做保證,就不可能在科技上有根本性突破、有引領世界潮流的創新成果。
中國能夠在短短的四十年時間內,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創造世界經濟奇跡,除了積極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運用世界上已經取得並公開的科研成果,大力吸引外資等之外,也與改革開放後重視科學研究、特別是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和知識分子工作在科研、技術、企業第一線有著密切關係。正是這些具有很強技術創新能力的人才在第一線探索,在第一線努力,在第一線從事基礎研究工作,才使得中國的科技創新工作能夠在條件並不太好、基礎很薄弱的情況下不斷具有新的突破。
文章指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對科技創新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過去四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以解決居民的生活和就業為落腳點,基礎研究也重點圍繞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生產發展水平而展開,取得的創新成果重點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生產發展水平方面,在高科技領域缺乏持續全面的創新。中國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長期不足,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員流失嚴重,一些著名大學的科研人員很多都轉向金融、證券、互聯網等方面,很難再潛心於基礎科學研究。
不僅如此,在科研經費的安排和使用方面也都受功利主義影響,不向基礎研究傾斜,而是大量轉移到一些並沒有多少科技含量的方面。只要不在政策、資源、資金等方面體現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大學、研究機構也好,企業也罷,科研人員、包括大學生就很難把重點放在基礎研究方面,就很難投身於基礎研究領域,那麼,基礎研究水平就無法提升,科技水平也難以真正提高。
文章認為,基礎研究好比大樓的基礎,只有基礎扎實了,基礎打牢了,科技的大樓才會穩健,才能夠越砌越高。不然,縱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也是不扎實的,缺乏穩固條件的。其中,能否把更多的資金投向基礎研究領域,為基礎研究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就成了非常關鍵的方面。中國的科研水平與過去相比,確實有了相當大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原因就在於基礎研究水平不高,地基夯得不實,科研缺乏廣度和深度。
李克強總理把基礎研究看做是“卡脖子”問題,可謂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有關方面在資金安排、基金設立和使用等方面,一定要多給基礎研究開綠燈,真正把基礎研究當作未來中國經濟、中國科技、中國創新、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通過有效提高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提高基礎研究人員的待遇,引導更多的科研人才從事基礎研究。這對中國經濟轉型十分重要,對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十分重要,對中國的未來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