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日本政府近日公布最新經濟形勢報告,稱日本經濟“仍處於緩慢復甦階段”,特別指出自2012年12月份開始的本輪經濟復甦可能成為日本最長復甦周期。但是,日本國民並不買賬,更多家庭感覺錢袋子越來越緊,其中原因值得探究。
日本政府發表的報告稱,此輪經濟增長到今年1月份將達到74個月。日本經濟財政再生大臣茂木敏充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此輪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是就業環境改善,企業收益增加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通常情況下,政府只負責發布一些經濟指標,對景氣形勢的判斷則由內閣府委托多位大學教授、經濟專家組成的研究會根據企業生產情況、汽車家電等產品銷售情況、企業經營業績等9項指標綜合研判,且需要經過長期研究論證,有時結果發布會滯後一年以上。此次日本政府官員搶先發布研判結果,被認為有擴大宣傳的政治目的。
之前,日本有過3次較長的經濟增長周期,第一次是1965年11月份至1970年7月份的57個月連續增長。第二次是1986年12月份至1991年2月份的51個月增長期,屬於典型的日本泡沫經濟膨脹期。第三次是2002年2月份至2008年2月份的73個月IT經濟發展期。但是,目前正在經歷的增長期與前3次有著明顯不同。上世紀60年代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期,GDP平均增速達到11.5%,80年代中後期日本進入中速增長階段,該輪GDP平均增長率也達到5.3%。本世紀初的IT增長期GDP平均增速為1.6%。目前的經濟復甦到去年9月份GDP平均增速僅為1.2%,因此很多日本國民稱此輪經濟發展是“無感型經濟復甦”。
按照日本政府發布的這份報告,此輪經濟增長始於2012年12月份,正值安倍第二次執政開始。依靠安倍經濟學中的“三支箭”政策,即量化寬鬆的金融政策、積極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日本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日本央行大量發行貨幣引發日元貶值,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出口增長,而且負利率金融政策將資金擠向市場,同時日本央行大量購買股市基金,也抬高了市場價格。積極財政政策擴大了基礎設施投資,結構改革促進了老年人、婦女就業。同時,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為目的的法人稅減稅,使日本企業法人稅從2012年的37%降到了2018年的29.74%,加之研發減稅、設備投資減稅等,企業負擔大大減輕。儘管資本金10億日元以上的大企業經常利潤從2012年的26.9萬億日元增至2017年度的57.6萬億日元,但很多大企業未增加投資和股東分紅,而是將大量利潤轉為內部留存,截至2018年3月份,這些大企業利潤內部留存達到425.8萬億日元。
照這份報告所述,日本經濟形勢大好,但日本國民為何對此輪經濟增長無感覺?家庭收支的變化可以說明一切。以夫妻二人家庭收支來看,2007年平均月收入為52.9萬日元,2017年增加到53.4萬日元,月收入看似增加5000日元。但是,從家庭可支配收入來看,2007年可支配收入有44.2萬日元,10年後卻降到43.4萬日元,主要是個人支付的稅金、養老保險、護理保險等社保費用增加了1.3萬日元。加減之間,家庭可支配收入實際減少了8000日元。目前,家庭主婦們在社交網站交流最多的是如何購買便宜食品、如何增加會員卡積分等省錢妙招。
日本媒體及經濟界在看待政府發表的經濟數據時,大多是對前景的不安。一方面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引發的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對日本工業產品、機械加工設備及電子零部件出口造成了影響;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預計今年10月份將消費稅從8%提升至10%,這對國內消費心理的衝擊不容忽視。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研究員小玉v一指出,日本經濟增長對海外市場依存度較高,所以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日本經濟的未來走勢影響重大。
看來,如何縮小政府報告數據與百姓實感的差距將成為日本政府又一項重要任務。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蘇海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