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時代的台灣統一運動
http://www.crntt.hk   2019-02-17 00:10:28
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應邀參加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主辦的第八屆港台影響力論壇作主題演講。
  中評社╱題:新時代的台灣統一運動 作者:吳榮元(台灣),台灣勞動黨主席

  在台灣,現在是辦“尾牙”的時候。“尾牙”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聯誼,總結一年的工作,展望來年的歡樂場合。今天中評社希望我談談台灣統派的情況,但我想香港朋友共同關心的台灣問題也不限於統派,而是整體的台灣社會,以及兩岸關係的前景,甚至從更大的國際社會背景來看台灣問題。

  統一運動是實現歷史正義的正確道路

  今天的報告我將跟各位分享我的心得。剛才郭社長說我們統派貢獻良多,其實我自認為我們的力量非常微薄,我們衹是在特殊歷史階段、在台灣特殊的環境下,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有責任、有義務,更有權利推動祖國的統一,這是台灣人民未來發展的很重要歷史契機。今天祖國大陸發展成欣欣向榮的最大市場,台灣有幸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不把機遇把握好,到哪裡去找未來發展的出路?所以我們統一運動就是為台灣子孫做功德,不僅是政治正確的態度,也是實現歷史正義的正確道路。

  從歷史上看,香港和台灣有共同的命運。香港曾經是英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台灣是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雖然我們有民族的屈辱歷史,但在受屈辱的過程中我們民族也曾以英勇的抵抗行動為世人留下許多可詠的事跡和可頌的貢獻。其中之一即是林則徐的銷煙禁煙壯舉,至今尚為每年6月23日國際禁煙日、6月26日國際禁毒日所追崇,這就是中國人在抵抗屈辱的歲月裡為國際社會作出的貢獻。

  1894年甲戰爭爆發,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之後,滿清政府把台灣割讓給日本,這個事實清楚說明,香港和台灣都在祖國積弱情況下淪為外國殖民地,而香港已經在1997年回歸祖國,台灣到現在還處於國家尚未統一的狀況下。

  戊戌年剛剛過去,說起來戊戌年和台灣歷史命運有很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因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讓仁人志士認為洋務運動還不足以改變舊中國,必須要變法維新。這段歷史大家不要忘了,就是因為甲午戰敗,康有為、梁啟超等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精英才決心要變法維新。變法維新最後沒有成功,戊戌六君子用自己生命為改變中國命運作出了牺牲奉獻;也因為戊戌變法失敗,才有孫中山倡議成立興中會等組织,鼓吹推翻滿清,建立共和,一路走來及至辛亥革命終結了長達二千餘年的中華帝制。

  接著是一戰勝利後,中國並沒有因為是勝利國而獲得應有的國際地位和尊重,愛國“五四運動”隨之興起,從方方面面重新思考中國前途。

  中國共產黨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五四”重新思考中國歷史、命運和前途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是中國人的歷史抉擇。這次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會上,習總書記點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三個里程碑,第一個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中華民族自救圖強的前程指引了道路。在民族復興的路途上,中國共產黨是後續人民民主革命勝利的領導者,是中國改革開放、讓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執政黨。回顧這段漫長艱辛的歷史,我們看到的是民族的苦難、不屈與奮進。

  改革開放、一國兩制成功落實在香港,在今天這個歡歡喜喜的場合,我為香港慶幸。我們回顧這段歷史在輝煌中也必須看到歷程中的磨難與煎熬——台灣還處於社會動盪,面臨嚴重困境的局面。

  為什麼台灣會出現台獨分離運動

  台灣曾經在二戰後走了西方發展的道路,過去被認為早大陸發展30年。但是自從有了分離主義的政治運動之後,台灣的社會發展就面臨停滯倒退的大問題,也就是從李登輝執政中後期到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灣經濟沒有隨著祖國大陸的發展順勢取得發展,台灣沒有把握住最好的發展機遇,反而陷入停滯狀態。

  大陸和台灣過去曾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長期對峙,好在改革開放之後,大陸對台政策作了戰略性調整,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但卻在這個階段兩岸關係受到“台獨”分離路線的干擾與破壞,使得台灣錯失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歷史機遇,這是讓我們覺得最痛心的地方。

  為什麼台灣會出現分離運動、“台獨”運動?追根究源,因為當年國民黨反對共產黨走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道路。但在國家發展道路上,中國大陸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讓我們國家的發展走向了新中國以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為主體的發展道路,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走到今天,而台灣因為走西方發展道路,在二戰後至七十年代末期,比較順利地有了經濟發展,這個成就造成了台灣人普遍覺得台灣的制度與發展遠比大陸要好得多的優越感,再加上台灣人長期受國民黨教育而形成的根深蒂固反共蔑陸思維與情緒,以至到後來這種優越感已明顯變得越來越莫名其妙,也积重難改。

  其次,需要指出且易被忽略的一個造成後來“台獨”思潮泛濫的原因是,台灣在抗戰勝利光復後,遷台的國民黨政府始終沒有著力清算日殖時期的“歷史是非”和沒有著意消除那個時期的“文化糾纏”,國府為了反共冷戰而在這個問題上有意無意的忽視,為後來的激進“台獨”運動皇民化親日化提供了可資利用的歷史資源。

  再其次,“台獨”運動的背景並不像“台獨”分子宣傳的肇因於“二二八事件”,那是對歷史事件的刻意曲解和對事件背景的存心遮蔽,“二二八”事件主要是當時內地反國民黨風潮在台灣島上的反映,少數親日遺民和台籍皇民利用這個風潮趁機煽動肇事所惹起。

  “台獨”運動的背景之一其實可以溯源到台灣六、七十年代諸如殷海光這類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公開提出來的“反攻無望論”,以及蔣經國執政後期也贊同的“革新保台論”,這兩種思潮和政策背景實為“台獨”運動奠定了基礎,開闢了道路。直到今天屢遭嘲諷的泛藍“獨台”或“華獨”(或曰“中華民國”死忠派)的思緒源頭可說也是植根於此:既然“反攻無望”就乾脆“拒統”,永遠依靠美國“維持現狀”下去——這就是台灣社會長久以來的集體心理狀態。

  至於後來在民間泛起的“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等這類論調,都不過是“台獨”和“獨台”運動及思潮的延伸副產品而已。

     解決台灣問題最大的障礙仍是美國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曾引用毛中席的話說: 中國經過長期奮鬥,人民民主革命勝利衹是序幕。我們在改革開放40年後的當前,應可以體會習總書記講的下面這句話: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貿易國,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已經達到30%,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重大歷史飛躍。

  習總書記把這些話講出來,我以為並不是在自我炫耀,而是要讓我們整個國家、人民瞭解,中國走過來的那條路不是那麼輕易的,是幾代中國人艱辛奮鬥才取得的成果。

  四十年前的《告台灣同胞書》提出來的方針是“和平統一”,跟現正對台政策基本方針是一脈相承的。今天中國要解決台灣問題,最大的障礙仍是美國,美國覬觎台灣,干預中國內政,由來已久,他們在1949年“台灣問題”出現以前的時候早就介入了!

  我們回顧這樣的歷史,要有一種民族發展戰略觀,要解決台灣問題,一定要有國家綜合實力可以應對美國的挑釁和干擾。我們今天也許是太平日子過久了,川普上台之後我們才看出中美關係變為競爭關係,甚至是“對手”關係,從接觸到遏制再到壓制。中華民族過去曾受過帝國主義的欺凌,經過這麽長時間現在更應該清楚,美國怎麼會讓中國發展成為“比肩”的對手?還有西方和日本怎麼會甘心華夏復興? 

  那位著名的外國馬克思主義中國朋友薩米·阿明曾鄭重提醒我們: “即使中國選擇走资本主義道路,美國也不會放過你們的!”

  說到這裡,作為中國人一分子的台灣人,我們很痛心,也很慚愧,因為台灣迄今仍甘心依附在美國支配之下與祖國作對,美其名曰維護“民主自由”,卻又無理地抗拒“一國兩制”,難於自圓其說。

  “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離的藉口”,由於有美國在後面作梗,台灣問題一時半載還難於解決,作為台灣統派,我們今後應自覺地在島內對公眾加強反美宣傳與教育,儘管這些年來台灣人已或多或少認清美國的真面目,但我們仍不得不承認台灣各統派團體在反美工作這一方面還相當欠缺主動性,甚至還沒把心力精力放在這個深關反獨促統前景的大問題上,特別是在美國此刻正冒進頻打“台灣牌”時候。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