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勢力認為可從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中得利的念頭十分危險
尹寶虎說,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往往以守成強國與崛起大國因競爭產生結構性壓力,並最終爆發戰爭為標誌。按照這一理論的始作俑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的觀點,中美進入了某種修昔底德陷阱“態勢”(dynamic),但尚未進入“陷阱”;能否避免“陷阱”則要看雙方能否重塑戰略理論,和共同確定新型大國關係。按照格氏對歷史案例的研究,真正進入“陷阱”的兩個大國決不是主觀上想要進入戰爭,雙方都認為既便競爭,通過戰爭來競爭也很瘋狂;戰爭的發生一般是由一個“第三者的行為”引發的;這一行為與雙方無關,但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做出反應,相互過度交替反應螺旋式地升高緊張,導致最終戰爭的爆發。如果將格氏這一有關修昔底德陷阱“一般”規律的論點套用到中美關係上,則無疑最能夠引爆中美衝突引信的“第三者的行為”非“台獨”行為莫屬,無論這可能是激進“台獨”,或者是達到某個零界點的漸進“台獨”。因為中美關係的其他爭議點均不及台海問題有爆發性。因此修昔底德陷阱一旦成真,首先勢必會在台海爆發戰火,戰場也勢必首先發生在台灣島上。果真如此,試問那些期待中美衝突從而火中取栗謀求“台獨”者,還那麼希望中美走入修昔底德陷阱麼?還願意肆無忌憚地在中美關係里火上澆油麼、趁火打劫麼?
不要低估台灣人民和台灣社會在發展兩岸關係中的積極作用
尹寶虎表示,無可否認,外部力量和外部因素始終對台灣問題產生重要影響;但台灣人民、台灣政黨和台灣社會決不是無可作為,更不是無足輕重。幾十年來,大陸始終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就是對台灣人民主體地位和作用的深入洞察和高度認可。如果台灣社會認清“台獨”的真實面目,毅然選擇兩岸和解或者和平統一道路,則任何外部勢力也無法阻擋。自詡為反映民意和代表台灣人民利益的各個政黨和政治人物,以及台灣社會各界人士,在引導民眾、控制民粹、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均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台灣執政者的責任更是首當其衝。
尹寶虎指出,當前世界上存在領土和主權爭議的地方至少有一百多起,大多數爭議並未影響當事方和平共處、互利合作。能否冷靜和平地處理和控制爭議,首先取決於當事方能否理性自主地對待爭議,不受外部地緣勢力挑撥和影響。近些年來,外部勢力一直就南海問題挑撥離間,均未成功,南海各方行為準則正在順利推進。西方遏華勢力也一直以“債務陷阱”、“政治目的”為由挑唆南太、非洲、拉美國家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結果甚至遭到一些小國領袖的直接駁斥。台灣社會和台灣人民有權利向執政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台灣到底要不要尋求兩岸制度化的和解? 什麼時候結束兩岸關係數年一個輪回的跌宕起伏的循環?社麼時候不再讓台灣成為外部勢力博弈的砝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