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教育部”真的是突襲嗎?如果真的要突襲,那葉俊榮為何不在選前突襲,因為那樣或許還更有利於民進黨的選情,而且葉俊榮可以獲得更高的聲譽。試想,如果葉俊榮真有這樣的膽識,早在選前就可以做了,甚至於,他在接任“教育部長”時就應該講清楚他自己的立場。可見,他在接任“教育部長”時,事實上是接下了拔管的任務,這樣的人讓我們怎麼期待他忽然就有了膽識,敢違背高層意思而放行管中閔。
民進黨“立委”抱怨葉俊榮事先未與他們溝通,但這正是這一齣戲的必然,因為一旦事先告知,恐怕第二天的記者會就無法舉行了。民進黨政府之所以堅持拔管,可見背後有一股很強大的力量阻止管中閔就職,而且是讓民進黨政府忌憚的力量。因此,要清理戰場,就必須同時化解這些反彈的力量,或者找一個替罪羔羊來承受放管的後座力。蔡英文與賴清德表現得好像一付不知情,也不認同的樣子,然後由葉俊榮辭職,來擋子彈。對葉俊榮來說,結果只是回台大重執教鞭而已,差別不大,但對民進黨高層來說,則是清理戰場。
當然,民進黨政府矢口否認這是自導自演的一齣戲,但民進黨已經失信於民,即使是舌燦蓮花,恐怕都無法說服民眾。管案反映的是一個失信的政府是如何的進退失據,民進黨自以為清理了戰場,但戰爭已經失敗了。一個失信的政府,還能夠有所作為嗎?民進黨如果在管案上勇敢地承認錯誤,或許還有機會,現在這一齣戲,反而壞了自己前程,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