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家明(左)指受徵稅行業加上乘數效應,在全球化下影響會越來越大。 |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貿發局:國際貿易環境釀大變,宜加速拓內地印度。
香港文匯報報道,中美貿易戰上周五正式開打,由於沒有更壞的消息出現,市場氣氛稍見緩和,港股連續兩日上升。不過,有專家認為,香港對貿易戰不能掉以輕心,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才剛剛抬頭,貿易保護主義可能維持5至10年,未來全球將會面對與過去幾十年自由貿易風氣完全不同的國際環境,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又呼籲港商要及早開拓新市場及分散生產程序。
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昨出席“2018亞洲商貿論壇”時指出,中美貿易戰雙方首階段340億美元產品的徵稅措施中,佔香港的出口約1%,對香港的影響不大。
貿發局預計,今年香港的貿易保守有6%增長,暫時看中美貿易戰只會減低香港貿易的增長,不會帶來經濟的全面性衰退,但值得擔心的是,全球過去幾十年自由貿易的環境的改變,卻是港府及港企需要小心防備的。
貿易保護主義或維持5至10年
他認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才剛開始,在美國帶領下,貿易保護主義在發達國家更為明顯,有人估計過了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貿易保護主義會消失,但他認為這個估計太樂觀。關家明相信貿易保護主義短期不會消失,可能維持5至10年,他希望當中可以有一些轉彎的餘地及彈性,要用正面的力量減低影響。
關家明指,美國帶動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可以量化的數值,如300億或2,000億美元,因為背後牽連其他行業很多。他舉例指,就算停了手機出口,不止少了手機出口那麼簡單,會牽連手機的零部件行業,每次進出香港都會受到影響,加上當中有乘數效應,所以就算關稅加一倍,影響肯定不只一倍,雖未有詳細的數據可以分析,但在全球化下,影響會越來越大,所以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關家明認為,未來全球將會面對與過去幾十年自由貿易風氣完全不同的國際環境,香港有兩個方法去適應環境的轉變,一是多元化貿易,減少對貿易保護主義高的國家做出口貿易;二是加強新市場的開發,尤其是東亞地區及中國內地,又認為香港在中國、東亞和印度都有優勢,如對中國的貿易,增加了內需貿易,對印度的出口更有雙位數增加,東盟亦已經是香港第二大市場,增長迅速,香港可以在這些地區加強發展。
港商可分散部分生產程序
關家明續表示,行業有機會出現大轉變,如生產方面,可能出現產業轉移,若美國是針對中國,港商可以將部分生產程序,搬去中國以外的地方。另外是市場的問題,港商的出口市場分佈過去大部分是工業國家,如美國、歐洲和日本,現在應該拓展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市場。
關家明又回應內地企業的違約問題,認為違約的種類多,有地方企業、私人企業及國企,但他見國債表現穩定,外匯的情況也穩定,內地仍然是債權國多於債務國,並以內債為主,而內債只是左手和右手之間的借債,可以通過內部之間解決,不認為債務危機大到會拖低中國整個經濟的發展。他相信,內地有充裕的時間去處理債務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