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月船-3”號探測器。 |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用於研究太陽的天基天文台“太陽神-L1號”(Aditya-L1)已被運往發射場並準備發射——8月14日,也就是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3號”發射升空的一個月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發布的這一信息再次引發關注。近年來,印度將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增強國力以及提升民族自豪感的手段,加大在航天領域的投入,不斷推出民用及軍用航天項目。儘管不少印度高官聲稱該國已是“航天大國”,但業內專家認為,印度航天依舊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較差、國內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等“硬傷”。從長期來看,這影響了印度航天的發展。
曾用自行車運部件
20世紀60年代,美蘇太空競賽“如火如荼”,而印度的航天研究也是從這時開始的。印度一名已經退休的少將將此歸功於該國前總理尼赫魯的“遠見”,不過大多數印度人認為,被譽為印度“航天之父”的科學家薩拉巴伊居功至偉。
1947年印度獨立後,已在劍橋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的薩拉巴伊立即回到本國,之後他召集了印度各地的科學家和學者,並呼籲政府關注航天研究。在他的奔走下,印度1962年在原子能部下設立國家空間研究委員會,薩拉巴伊擔任委員會主席。
不過,剛剛成立的印度航天機構並沒有得到政府財政上的大量傾斜,相反,該機構所獲得的物力和人力資源都極為有限。在位於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頓巴赤道火箭發射場,科研人員甚至需要把當地的教堂和牛棚改成辦公設施和試驗廠房。現如今在互聯網上廣泛流傳的一張照片顯示,在頓巴赤道火箭發射場開展印度首枚探空火箭的研發時,科研人員甚至只能用自行車運輸火箭的部分零件。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印度還是於1963年11月21日,也就是印度國家空間研究委員會成立1年後,在頓巴赤道火箭發射場迎來了首次探空火箭發射。
在隨後一段時間裡,印度利用自身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和國際環境在航天領域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不僅吸引蘇聯、美國等在印度開展航天發射活動,而且與這些國家開展航天技術方面的合作。1967年,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市的印度首個“實驗衛星通信地面站”投入使用,這裡也是印度以及外國航天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培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