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博物館該如何做好文化傳承和科普教育
http://www.crntt.hk   2023-11-26 09:45:15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眼下,參觀博物館成為一種生活風尚。

  參觀熱背後,折射出博物館行業發展、公眾認同度提升的良好態勢。“中國博物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展覽陳列水平不斷提高,吸引力和文化內涵不斷提升。”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杜水生指出。

  此前,國家文物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提升博物館講解服務工作水平的指導意見。如何擴大博物館服務供給,更好滿足公眾需求?如何優化參觀體驗,更好發揮博物館文化傳承和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講解是展覽與公眾之間的紐帶

  “博物館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提高公眾文化素養、培育科學素質的教育功能,是傳播知識和科學思想的地方。”杜水生告訴記者,博物館一方面負責文物標本的管理、收藏和研究,另一方面就是面向公眾開展社會教育。博物館講解可以激發參觀者對知識和藝術的追求,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北京天文館公共服務部副主任周謙指出,專業化隊伍和合理機制為博物館高質量講解服務提供了重要支撐。

  以北京天文館為例,該館面向公眾的講解方式有四種。一是在固定時間、固定展區,安排科技輔導員提供免費講解。二是為團體參觀者提供預約講解服務。三是組織志願者在周末和節假日開展講解。四是由講解設備提供語音導覽服務。周謙介紹,在科技輔導員的選拔上,會考慮專業背景、知識儲備、語言表達能力等。除了對科技輔導員進行培訓和崗前考核外,博物館也組織定期考核,以促進其講解水平的提升。

  “一個展覽製作完成後,公共服務部門會根據策展團隊提供的資料,梳理關鍵詞。科技輔導員結合自己的風格,對內容進行多元化的補充和完善。”北京天文館助理研究員楊冰介紹,北京天文館會針對講解的內容、技巧、表達等方面進行考核。經驗豐富的科技輔導員,也會去試聽新展覽的講解,並提出改進意見。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