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博物館該如何做好文化傳承和科普教育
http://www.crntt.hk   2023-11-26 09:45:15
 
  近年來,志願者逐漸成為博物館講解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21年起,北京天文館開始大力推動志願講解員的招募,發展至今,其數量規模已超過科技輔導員。青少年參加“天文小主播”課程培訓後,可以自願申請、並在通過考核後成為天文館的“小小志願講解員”。

  楊冰表示,講解員能夠將展覽的內涵、知識和理念有效傳遞給參觀者,是展覽和公眾之間的紐帶,尤其是青少年志願者能夠在同齡人中起到榜樣引領作用。

  但隨著參觀需求的增長,一些講解亂象也引發業內人士擔憂。據瞭解,不規範的社會講解可能存在知識性錯誤,也可能出現長時間逗留占用展品展項、不文明使用擴音器等行為,影響了其他遊客的正常參觀,對場館秩序造成一定影響。

  “為了吸引參觀者注意力,講述野史、傳播不正確的觀念,這些行為要堅決制止。”杜水生說。

  《國家文物局關於進一步提升博物館講解服務工作水平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化館內講解服務供給”“規範引導社會講解服務”。楊冰表示,相關規定的出台,為博物館加強正向引導和強化管理提供了依據。

  充分挖掘館藏資源與特色

  如何推動博物館更好發揮教育職能?

  據悉,為更好滿足參觀需求,不少博物館採取延時開放、增加預約等方式應對參觀高峰,讓市民遊客在想參觀時有博物館可“看”。

  “我國博物館總數超6000家,資源豐富、類型多元。除國家級博物館外,很多地區級博物館的設計陳列也非常好,有自己的獨特內涵。”杜水生建議,應合理引導公眾多元消費,注意發掘身邊博物館的價值,避免扎堆在少數“明星”博物館。中小型博物館可以主動作為,與社區共同探索館外服務,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和居民生活找切入點,立足自身特色和館藏資源,提升展覽的貼近性和吸引力。

  在教育形式上,專家建議博物館可以探索面向不同觀眾群體的服務方法,加強與學校的合作,把博物館資源引入課堂,開展更豐富多元的活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