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全球經貿變局五大趨勢
http://www.crntt.hk   2022-12-31 00:33:45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俄烏衝突迄今已經10個月有餘,且呈曠日持久之勢。作為21世紀以來最大的地緣衝突,俄烏衝突給世界帶來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全球經貿處於復甦乏力的背景下,其引發的系列連鎖反應,使全球經貿格局發生了深層次變化。

  光明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藍慶新文章分析,第一,全球能源貿易格局發生改變,能源危機制約全球經貿復甦。俄羅斯是全球主要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全球天然氣最大儲量國和出口國,石油天然氣全球供給地位顯著。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西方對俄羅斯進行制裁,歐洲大幅減少對俄石油及天然氣進口,同時俄也主動限制石油天然氣對“不友好國家”出口,原本高位的能源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歐洲布倫特原油價格和歐洲基準TTF天然氣價格一度創下2014年來新高。全球能源貿易格局隨之改變,俄羅斯對西方國家石油天然氣出口大幅下降,缺口被美國、中東、南美等地區替代,美國對歐洲的能源主導作用增強,同時俄對中國、印度、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能源出口明顯增加。隨著歐洲對俄石油天然氣價格進行進口限價,油氣價格逐漸回落,但是,OPEC減產石油,美國能源生產成本高企,衝突本身對俄國內油氣生產帶來影響,伊朗等油氣大國遭受制裁,導致世界油氣能源供給緊張,價格高企局面不會改變。在此基礎上的成本推動型的全球通脹使得各國被迫採取緊縮政策,增加了疫情衝擊下全球經貿復甦難度。此外,為緩解能源緊張,世界各國亟須發展新能源,加大新能源投入和研發,以部分替代油氣消費,給新能源產業帶來機遇,近來中國對歐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產品出口大增即為明證。

  第二,全球糧價創歷史新高,糧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俄烏衝突以來,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漲,聯合國食品和農產品價格指數創歷史新高。俄烏兩國都是全球重要糧食出口國,烏克蘭號稱世界糧倉,戰前兩國小麥、玉米出口分別占全球份額近30%和20%,烏克蘭大麥、油菜籽、玉米等作物出口均占全球10%以上。衝突持續使得俄烏兩國糧食生產和出口受到影響,農業勞動力短缺,農作物播收衝擊嚴重,出口物流阻滯。儘管俄烏就重開黑海糧道達成協議,但是衝突導致黑海通道不時關停,兩國糧食全球出口大幅下滑,此外美歐制裁也限制了俄羅斯農產品出口能力。全球糧食供需不匹配,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為糧食安全而限制農產品出口,包括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亞等20多個主要糧食出口國,再加上國際資本炒作和全球氣候災害推動糧食現貨和期貨價格上漲,增大了全球糧食危機和輸入性通脹風險。

  第三,全球產業發展受到衝擊,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俄烏衝突加劇了因疫情和芯片短缺所造成的供應鏈瓶頸壓力,衝突以及制裁措施使得許多跨國公司在俄烏兩國停工停產,尤其是食品加工、鋼鐵、建築、汽車、半導體等產業供應鏈受到一定衝擊。烏克蘭是氖、氬、氪、氙等氣體供應大國,俄羅斯是全球鎳、鈀金的生產大國,這些都是微芯片生產的關鍵材料,俄烏衝突導致這些產品供應鏈受阻。同時,歐洲是受俄烏衝突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地區,石油天然氣能源供給不穩定、新能源替代效應尚未形成以及企業成本上漲壓力使得歐洲製造業受到極大衝擊,出於避險和全球尋找低成本生產區域的動機,歐洲跨國公司進行產能國際轉移動力加大,將形成一波投資浪潮,引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

  第四,東亞東南亞全球經貿地位繼續上升,中國機遇彰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是全球最活躍的經濟區域,包括中日韓和東盟在內的區域經濟合作緊密,擁有較低生產成本和較強配套能力,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和國際生產網絡。俄烏衝突引發歐洲跨國公司產業鏈轉移,東亞東南亞地區無疑是首選區域,歐盟領導人今年以來頻訪中日韓和東盟各國,12月歐盟與東盟首次舉行峰會,進一步加強經貿投資合作意願明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且潛力無限的國內消費市場,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施制度型開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加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技術積累創新勢頭強勁,基礎設施完備且支撐力強,產業基礎雄厚配套齊全,技術開發成本較低,具有其他國家難以取代的經貿優勢,對接歐洲產業鏈供應鏈轉移機會顯著。2022年1月至1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折合1780.8億美元,增長12.2%,其中來自德國、英國的實際投資分別增長52.6%和33.1%。

  第五,美元全球貿易霸權地位下降,人民幣國際化正當其時。俄烏衝突後,美西方對俄採取金融制裁,限制其使用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進行國際交易,將其排除出SWIFT支付系統,直接影響了俄羅斯外貿結算。作為反制,俄羅斯向“不友好國家”供應天然氣採取盧布結算,以維持盧布匯率。同時,俄羅斯與伊朗、印度、中國等國部分貿易也逐漸採用盧布、盧比或人民幣結算機制,以規避金融制裁,實現去美元化。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中俄之間天然氣實現了本幣結算,並有擴大到其他商品貿易的趨勢,甚至俄羅斯與印度的石油煤炭交易也嘗試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國際地位明顯增強,國際化示範效應不斷擴大。

  文章認為,俄烏衝突給全球經貿復甦帶來了諸多不利,對中國有危有機。中國在俄烏衝突中不隨美西方起舞,使得美西方對中俄貿易投資進行一定程度打壓。俄烏衝突導致國際能源價格高位運行和糧價上漲,從上游加劇了國際芯片供應短缺,都會推高中國經濟運行成本。但是,與此同時,中國在低碳新能源產業發展、國際能源合作、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也面臨著重要機遇,應因勢利導、化危為機,加快能源安全戰略部署,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重視芯片自主可控能力建設,持續推動制度型開放。可緊抓歐洲跨國公司產業鏈調整布局機遇,以自貿試驗區為抓手,深化推進制度型開放,打造好中歐主題產業園區,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擴大對歐經貿合作。通過落實RCEP規則,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在RCEP國家和地區的融入程度,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以我為主的國際價值鏈體系,有效推動中國經貿發展並帶動世界經貿復甦。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