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經貿關係的變數及前景展望
http://www.crntt.hk   2021-10-26 00:26:44
在民進黨當局政治操弄下,兩岸經貿關係转向民間性、單向性的倒退发展格局。
  中評社╱題:兩岸經貿關係的變數及前景展望 作者:鄧利娟(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摘要】民進黨上台以來,由於台灣當局不斷進行“台獨”政治操弄,加上美國實施遏制中國戰略及全球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兩岸經貿關係總體上轉向民間性、單向性的倒退發展,台商對大陸投資呈明顯下滑態勢,祇有兩岸貿易在逆境中波動向前發展。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前景總體上仍將維持現有發展格局,有利因素有全球經濟復蘇加快及大陸堅持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為主綫的對台經貿政策;不利因素除原有障礙依然存在外,尚有台灣新冠疫情不確定性及台灣當局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不斷操弄“脫中融美”等若干新挑戰。

  2016年蔡英文代表堅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上台執政。5年多來兩岸關係陷於日益緊張對立的嚴峻局面,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卻似乎未受到大的衝擊,兩岸貿易往來數據甚至還創歷史新高。在這種所謂“政冷經熱”表象的背後,總體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真相究竟如何?本文擬就蔡英文上台以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環境的變化、兩岸經貿關係由此產生的變化特徵及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客觀分析。

  一、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環境的劇變

  2008年馬英九上台執政,兩岸互動因有“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明顯改善,長期以來的民間性、間接性及單向性的兩岸經貿關係也隨之發生了質的改變,進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然而,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環境發生了轉折性變化,面對台灣當局在政治上大肆操弄“台獨”、國際政經環境的劇變及新冠疫情的爆發等,兩岸經貿關係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一)台灣當局的政治操弄成為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

  蔡英文上台執政後,為謀求“台獨”的一系列政治操弄嚴重惡化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環境。一是,台灣當局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這一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官方及其授權渠道中斷互動,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原有的國台辦與陸委會兩部門的聯繫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協商談判與聯繫機制停擺後,兩岸ECFA後續重大協議無法繼續商談,而且對已簽署的23項兩岸協議的執行也造成明顯困擾。二是,蔡英文大肆操作“經濟脫中”政策。配合政治上謀求“台獨”,蔡英文積極操弄經濟上擺脫對大陸的依賴,一方面不斷緊縮原有對大陸的經貿交流合作政策,停止原有“自經區”等政策、嚴格限制大陸資本投資台灣等;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新南向政策”及大陸台商回流政策等。2020年蔡英文第二任期以來,經濟上除了加緊投靠美日,更加強化對兩岸經濟關係切割的力度。三是,台灣當局竭力阻止兩岸人員正常往來。蔡英文上任以來針對大陸實施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政策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極力在輿論、法律及心理等多個層面破壞大陸惠台政策的施行。①2019年台灣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嚴格管制台灣民衆在大陸領取居住證,對台灣民衆就職大陸相關部門進行處罰。2020年進一步實施所謂“反滲透法”,鉗制台灣民衆的自由意志,剝奪台灣民衆進行兩岸交流的權利。

  (二)美國遏制中國戰略是惡化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重大外部因素

  自2017年特朗普上台,美國對華政策由以往的合作與競爭并存改變為全面性的戰略競爭,采取種種措施力圖遏制中國崛起。在經濟方面,美國實施對華貿易戰與科技戰等“脫鈎”策略,同時操弄所謂“台灣牌”,企圖“以台制華”。這種持續惡化的外部環境為正在急謀“台獨”的蔡英文當局提供了切割兩岸經濟聯繫的有利機會。一是,以應對中美貿易戰為幌子,加快推動經濟脫離大陸政策。2018年以來蔡英文加緊推進“新南向政策”,同時加速推動大陸台商回流政策,期望台灣在全球產業鏈重組過程中實現“倚美脫中”。二是,配合美國對華科技戰,大肆切割兩岸科技產業關係。一方面,蔡英文打著“資訊安全”幌子,積極追隨美國打壓大陸科技企業,采取抵制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的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迎合美方需求,大力支持台積電等島內高科技企業赴美投資設廠。三是,加緊與美國在經貿政策上的勾連,力圖擺脫在區域整合中的孤立窘境。為求美國啓動對台經貿談判,蔡英文不顧島內民意的強烈反對,於2020年8月突然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及美牛進口。11月,台灣與美國進行所謂“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并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涉及全球供應鏈重組合作、全球健康安全、陸資等投資審查及5G乾淨網絡等合作議題。12月,台灣與美國簽署“台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強調雙方要深化現有科技合作,并拓展新的合作關係。凡此種種,暴露出台灣當局一心“入美脫中”的強烈企圖。

  2021年新總統拜登上台,原來各界期望美國瘋狂打壓中國的政策或許會有所調整,但事實是,出於自身國家利益,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并未改變。拜登雖然沒有公開宣布發動對華貿易戰,但卻繼續實施特朗普時期的對華貿易關稅、以及製造業回歸等極端政策。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外部環境依舊面臨嚴峻的挑戰。

  (三)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兩岸經貿正常往來的突發因素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就不斷采取措施阻止兩岸人員正常往來,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增加兩岸民衆往來的困難,而民進黨當局更是藉機將防疫政治化,實施種種措施極力阻止兩岸民衆往來。其一,對大陸展現強勢敵意姿態,惡意製造兩岸同胞分離。台灣當局不僅第一時間下令禁止口罩出口大陸,禁止醫護人員到大陸及港澳地區,還竟然違反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一直使用地域歧視名稱“武漢肺炎”指代新冠肺炎。其二,中斷兩岸人員往來通道。台灣當局在第一時間單方面全面停止兩岸海上客運直航航綫,包括“小三通”的客運航綫及“大三通”的兩岸海上航綫,同時大面積取消兩岸空中直航航綫,僅剩4個兩岸直航的航點。其三,直接行政阻撓兩岸民衆往來。台灣當局不僅全面停止大陸居民赴台,包括不准大部分陸生回台繼續學業,還以各種理由無端阻撓、拖延滯留湖北的台胞返台。民進黨當局的種種做法就是要以防疫為由達到切斷兩岸同胞間聯繫的目的,這無疑是疫情持續蔓延背景下兩岸經貿往來的極大障礙。

  儘管5年多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因內外環境劇變而面臨極大挑戰,但與此同時,也有若干有利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大陸方面在嚴峻複雜的兩岸關係形勢下,仍堅持推動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為主綫的對台經貿政策措施。2018年2月大陸實施“31條惠台措施”,其中有12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2019年11月大陸再出台“26條惠台措施”,其中涉及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有13條,包括台資企業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等政策,支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建設等。2020年疫情爆發後,為協助台商復工復產、降低疫情對台商的衝擊,大陸又在租稅、社保費用及融資貸款等方面,對台商提供“11條優惠措施”。2021年3月,大陸為幫助台胞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質量發展及鄉村振興,在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投資經營、研發創新、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出了“農林22條措施”。上述大陸方面種種政策措施,獲得台企台胞的熱烈響應,在新形勢下發揮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發展的正面作用。

  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變化特徵

  正是由於兩岸經貿關係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2016年以來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亦相應大為改變,呈現出較為複雜的局面。總體而言,兩岸經貿關係轉向民間性、單向性的倒退發展,而兩岸貿易等少數領域則在市場規律作用下繼續波動向前發展。

  (一)兩岸重回以民間經貿交流合作為主導的格局

  如上所述,堅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後,兩岸官方及其授權渠道中斷互動,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便陷入停滯的僵局。在此背景下大陸方面仍堅持在“一中原則”基礎上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同時,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具有自身強大市場驅動力,因此,5年多來兩岸經貿重回以民間經貿交流合作為主導的交流格局。一方面,“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等兩岸重大民間交流合作平台與機制持續運作并創新發展。2020年,即使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與民進黨當局極力阻撓的不利影響,“第十二屆海峽論壇”仍以綫下綫上結合方式成功舉辦。同年兩岸通過視頻連綫也成功舉辦了“兩岸企業家峰會”。另一方面,地方性與區域性交流合作成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中,歷年由上海市政府和台北市政府聯合主辦的“雙城論壇”就是兩岸城市交流的典範。“雙城論壇”自2014年開始兩地輪流舉辦,至2019年連續舉辦10年,雙方簽署包括經貿、科技等內容的交流合作備忘錄多達36項。②2020年因疫情緣故“雙城論壇”則通過視頻的方式在上海與台北如期舉辦。顯然,“雙城論壇”已經成為上海與台北兩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台。此外,5年多來在各地方的兩岸經貿交流活動也持續不斷。2020年在嚴峻的新冠疫情背景下,仍有多個省區市以綫下綫上結合方式舉辦涉台經貿交流活動。2021年上半年,陸續有長三角兩岸企業家論壇、台灣人才廈門對接會、昆山台灣夜市美食大賽、山西省對台招商會、川台產業合作推介會等兩岸經貿活動舉辦。

  (二)單向性發展又成為兩岸經貿往來的重要特徵

  馬英九時期兩岸經貿關係與人員往來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由以往的單向發展轉變為雙向往來。而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後,由於台灣當局種種政治操弄及限制措施,兩岸雙向往來的軌跡再逆轉為單向發展。

  其一,兩岸民間經貿交流合作活動基本上都在大陸方面舉辦。與台灣當局企圖切割兩岸經濟關係的種種操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持續大力支持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特別是,自2018年起實施一系列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為主綫的對台經貿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大陸便成為兩岸各類經貿交流合作活動的主要場所。以“兩岸企業家峰會”這一兩岸企業高端交流合作平台為例,2016年本應輪至台方舉辦,後改成在金門和廈門兩地舉辦,而2017-2019年三年則均在大陸舉辦2020年因疫情改為視頻會議。

  其二,兩岸人員往來重回不平衡發展狀態。自2008年台灣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游以來,大陸居民赴台人數逐年增加,有效改善兩岸人員往來長期嚴重失衡狀態。據台灣陸委會統計資料,③2015年大陸赴台人數升至414.4萬人次,同年台胞來大陸人數為549.9萬人次,二者之間差距大幅縮小。但自2016年起由於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特別是台灣當局采取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大陸赴台人數轉呈逐年減少趨勢,2019年已減至268.3萬人次,而同年台胞來大陸人數則持續增至613.4萬人次,兩岸人員往來失衡狀態明顯加劇。

  其三,兩岸貿易與投資往來不平衡狀態進一步擴大化。由於兩岸經濟規模、產業結構及市場條件差異等結構性經濟因素,加上台灣當局政策限制等原因,兩岸貿易與投資長期嚴重失衡。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台後進一步強化對兩岸經貿往來的政治操弄,同時受到國際政經環境及新冠疫情的影響,兩岸貿易與投資往來不平衡狀態進一步加劇。貿易方面,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資料,台灣對大陸出口額從2015年1436.6億美元逐年增至2020的2006.6億美元,同期,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由987.6億美元擴大到1405.2億美元。④投資方面,自2009年6月起兩岸才起步發展雙向投資,而從2016年起,陸資對台投資就由之前的緩慢增加轉變為明顯縮減。據台灣“投審會”資料,2019年與2020年,核准陸資對台投資金額僅為0.97億美元及1.26億美元;同期核准台資赴大陸投資金額則分別為41.7億美元及59.1億美元。⑤兩岸投資關係基本上又重回以台商赴大陸單向投資為主的格局。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