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高雄6月18日電(記者 高易伸)大陸28架次軍機6月15日進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刷新記錄。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過去大陸軍事動作都做為壓制台獨政治工具,但這次軍事意義卻遠大過政治。G7過後,中國有必要凸顯自己有能力突破美日與歐洲“對其內海公有化”的圍堵,可預見西方強權將連袂、持續東進,而中國必積極東出,示強不示弱。
王崑義分析,這次G7聯合聲明鉅細彌遺,拜登出馬後幾乎宣示“美國回來了”,當前新冠疫情重創歐美各國,歐洲一開始其實有點自掃門前雪,但拜登出手後,似乎又再次凝聚。除台海問題外,各國對新疆、香港等問題出手都很強,因此在“反中意識”上美國多少仍取得了成果。
王崑義說,拜登出席G7後又飛去布魯塞爾出席北約會議,史無前例地將中共視為“系統性挑戰”,過去北約組織把矛頭對準俄羅斯,現在看來矛頭都轉中國。中國儼然成為美國最大敵人,或者說是西方國家的最大敵人,敵意甚至超越俄羅斯,面對此情況及力量,中國不容忽視小覷。
從美國印太戰略再到歐洲北約,會不會出現圍堵或孤立中國的戰線形成?
王崑義說,全球化時代,大家都不可能把國門關起來。當前全球經貿、科技等問題都已形成互賴性。尤其疫情時代大家都期盼互相合作支援,全球化時代各國共通性也越來越多。西方國家想完全要把中國踢出國際社會並不可能。因此拜登的策略還是“對抗、競爭、合作”,既然保留合作空間,就不可能完全堵死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其次,王崑義說,中國主張依照聯合國(UN)“國際關係民主化”之精神,不完全聽從少數西方列強,而是以“每一國家”為單位,各國都享有發言權。如果這樣的主張能被國際社會接受,跟中國友好的國家也相當多。美國的做法只會逼著中國穩坐第三世界的老大哥!況且把中國圍堵起來也不符合的當前國際社會效益,畢竟還是有很多國家必須仰賴著中國。
王崑義補充說,拜登上台後原本大家期望美中關係會進入一個比較和緩的“蜜月期”,但美國國內政治與社會因素,尤其新冠疫情爆發,導致美國國內現在非常反中。拜登不得已延續民主黨特朗普的反中路線,以多邊主義的形式壓迫中國。從拜登上台這一路玩的國際關係,中國儼然超越俄羅斯,成為美國當前最大競爭對手,美國集中精神對付中國的這股力量不可輕視。
台灣軍方6月15日公布大陸軍機1架運8反潛機、4架轟6機、1架運8遠干機,2架空警500、14架殲16及6架殲11入侵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及台灣東南海空域,這是今年4月12日25架共機擾台後,創軍方公布統計以來最多架次紀錄。
對此,王崑義表示,過去軍事都被當成一種政治性工具使用,例如壓制台獨,不希望台灣走向更急獨的路線,因此過去政治性比重會高過軍事性。但G7這次點名台海問題,包括過去這3個月已來,從阿拉斯加美中2+2對話、美日峰會、美韓峰會及G7七大工業國聯合聲明,西方國家一直想把台海、東海及南海的區域問題連成一氣。但中國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台海應是中國的內海,現在西方要把中國主張的內海全部區域化、公有化、國際化,不就又全面地包圍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