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關係各級政府“過日子”的財政收入同比增速達24.2%,這是否意味著政府手頭可以“鬆”點了?答案是否定的。正如近日召開的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把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等舉措落到實處,不能因財政收入恢復較快而放鬆政府過緊日子的弦。
一方面,一季度各項指標增幅較高,反映了我國經濟開局良好,運行持續穩定恢復。另一方面,去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各項指標基數較低,這是今年一季度各項指標增幅較高的重要因素。所以,客觀全面觀察一季度經濟形勢,既要看與去年一季度疫情背景下同比增長情況,也要比照2019年一季度無疫情情況。
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看,一季度同比增長24.2%,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2%。應該說,這一組數據反映出財政收入實現恢復性增長,符合預期。同時,幾個數據間的差異,也顯示出各級政府的“錢袋子”並非那麼鼓。
特別是今年新增財政赤字、動用歷年結轉結餘資金等一次性措施增加的收入大幅減少,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持續實施減稅降費,實際可用的財力總量增幅較低,基層財力還比較緊張。總體來看,2021年財政收支形勢十分嚴峻,預算平衡難度進一步加大。
財政收支矛盾一直是政府面臨的重要問題。為此,加大優化支出結構力度、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等措施一再被強調。當前,財政收入雖然實現較快增長,但要客觀理性地看待這一增速,而且要看到保障基本民生、支持市場主體、促進居民就業等重點領域支出任務很重,特別是一些基層壓力還很大,政府過緊日子絲毫不能鬆懈。
應該強調的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政府過緊日子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更要大力推進黨政機關過緊日子,把嚴把緊支出關口,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大力削減或取消低效支出,做到該減的減、該砍的砍。
“節用”的目的是“為民”,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百姓過好日子。為此,應通過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把更多寶貴財政資源騰挪出來,用於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確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同時,還要更加突出績效導向,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切實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在推動經濟進一步穩定恢復的同時,要做好政府過緊日子的“減法”和保障重點領域支出的“加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