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商務部日前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發布的《中國服務進口報告2020》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累計進口服務3.4萬億美元,是推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第一大力量。
經濟參考報發表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服務經濟研究部副部李愛民文章表示,擴大優質服務進口的出發點是立足消費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國內需求,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引進國際優質要素,形成高效的供給體系,更好地把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連接暢通起來,實現長期的供需動態平衡,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服務進口一方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向世界開放中國服務業市場、共享中國機遇。
文章指出,優質生活性服務進口是不斷改善人民物質生活和豐富精神文化的內在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0.4%,旅行進口增長16.7%,出國留學人數增長8.7%,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進口增長33.7%。這充分體現了優質生活性服務進口有利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時代需求。
數字服務進口是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全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全球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應運而生,服務進口成為中國敞開胸襟借鑒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重要方式。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研發設計、管理咨詢、金融保險、信息技術、知識產權等數字服務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能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促進服務業部門乃至整個經濟部門的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累計進口數字服務8345.1億美元。數字服務進口形成了技術外溢效應,助推了國產技術進步,有利於提升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國際競爭新優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中國服務進口給貿易夥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2015年以來,中國對美國累計進口服務超過4200億美元,對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德國累計進口服務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服務進口每年給貿易夥伴直接創造超過1800萬個就業崗位。預計未來5年,中國服務進口規模累計有望達2.5萬億美元。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加劇抬頭的背景下,世界服務供應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穩定的出口訂單,擴大優質服務進口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時代擔當,對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中國服務進口對全球經濟恢復性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5年,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曲折,服務貿易回暖步伐艱難,中國對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累計貢獻率為21.5%,超過美國、日本、歐盟(28國)貢獻率的總和。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以來,旅行、運輸等傳統服務遭受衝擊,但網上展會、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台、協同辦公、跨境電商等加快發展,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中國數字服務進口成為疫情中全球貿易為數不多的亮點。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從全球貿易夥伴進口數字服務1143.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6.1%,再次給寒冬中的世界經濟提供了復甦的新力量。
文章最後說,展望未來,在全面擴大開放的背景下,通過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這必將為優質服務進口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