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http://www.crntt.hk   2020-09-03 08:49:07
 
  文章分析,推進在主場進行的經濟全球化,其意義在於:其一,它有助於促成將中國處於分割狀態的“行政區經濟”聚合為開放型區域經濟,把區域分散狹窄的市場聚變為國內統一開放的大規模市場;其二,從利用別人市場轉變為利用自己市場,從根本上轉變了中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模式和機制,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同時,實現產業發展的自主可控要求;其三,國內開放大市場的形成,有利於中國虹吸全球先進創新要素。如果我們可以據此塑造一些吸收全球先進生產要素的平台,如全球性宜居城市來廣泛吸收先進的高技術人才,那將極大地推動創新發展格局形成,從而有利於實現產業鏈向中高端攀升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實,即使這些年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沒有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國的經濟全球化戰略也在出現巨大的改變,從“客場全球化”走向“主場全球化”成為一種自主調整的趨勢。一方面,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容納中國這麼巨大的生產能力的長期出口,更不可能完全放任本國的產業長期處於中國廉價產品的激烈競爭中。中國經濟逐步回歸“基於內需的全球經濟”形態,只是在按照經濟規律的要求,自動修正自己的經濟系統運行的偏差和單一的無法持續的經濟行為。另一方面,這十多年來,隨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和人均收入的不斷上升,中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從最高年份的60%多,一直緩慢下降到30%左右,而且這些年這個指標還在不斷降低中,而與此同時,國內最終消費需求的比重卻在不斷上升。

  從國際經驗看,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證明,在成為大國經濟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內需主導型經濟的形成。目前全球人口和市場規模較大的發達國家,基本上都屬於這種內需主導型經濟形態。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基於內需的全球化經濟體系。第一,美國民眾的收入水平高,購買力強加上人口眾多,都使美國的最終需求規模一直處於全球最大的地位,同時也是形成市場驅動型的全球價值鏈的治理者的主要條件;第二,強勢的國內市場需求加上其他非經濟因素,塑造了美元長期的強勢地位,誘使全球生產要素向美國流動,導致了全球其他奉行出口導向戰略的國家對其進行大量的出口,使美國可以長期獲得低成本的要素和產出品;第三,美國因國內市場巨大和吸引力強,成功機會眾多,也是吸收全球各種要素尤其是高級創新要素力度最大的國家,如美國就是當今發達國家中吸收FDI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頂尖人才富集度最高的國家。必須指出的是,美國是內需主導型國家,並不能否認它仍然是全球綜合開放度最高的國家。

  因此,中國的全球化戰略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從客場轉向主場進行。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必然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它不僅會全面提高中國在全球的綜合開放程度,也會使中國發展模式更容易被世界各國認同和接受,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機運行機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