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民進黨政府強調,美國在2013年已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狂牛症“風險可忽略”國家,“衛福部”去年也風險評估,確認無安全顧慮,所以才放寬三十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然而,從2003年以來,美國已經先後出現六起狂牛症病例,最近的一次就在2018年八月,OIE雖然沒有因此例將美國降等,但這顯然意味美牛並非絕對安全,何況OIE原先規定狂牛症疫區,必須要七年沒有新疫情傳出,才可以再開放出口,只是在美國遊說下,才改成三十個月齡以下的牛肉可以自由貿易;如今民進黨政府更放寬至三十月齡以上美牛,試問,這是為國民健康“嚴格把關”的作法嗎?
再就萊克多巴胺的安全性來說,雖然OIE訂有容許值,目前也有二十六個國家或地區登記核准,可合法添加於動物飼料中使用,但歐盟及中國大陸仍然禁用,台灣也不允許,甚至美國第一與第二大的肉品處理公司JBS USA與Tyson都禁用瘦肉精,充分證明國際間並無共識。事實上,美國農業單位曾在2014年與民間合作研究,餵食豬隻萊克多巴胺,發現即使在安全劑量內,豬隻都會變得暴躁、互咬,推測原因是萊克多巴胺會影豬的大腦中樞神經;同時,去年歐美針對瘦肉精的相關研究,包括對罹癌的老鼠注射含瘦肉精成分的藥物,結果癌細胞轉移率暴增二十二倍。這也顯示萊克多巴胺其實並不安全,仍有很大的風險,台灣養豬飼料用藥之所以始終不核准使用萊克多巴胺,就正是這個原因。
就穿了,民進黨政府之所以不顧食安疑慮,非要用突襲方式,強行闖關,一方面是要規避正常程序,減少反彈,一方面則是迫於美國壓力,必須在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前,給特朗普一些業績。另外,開放擴大美豬美牛進口,是否真能促進台美關係?符合“國家”經濟利益?恐怕也未必盡然。TIFA會議固然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舉行,但雙方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很難啟動,最多是雙邊貿易協定(BTA)掛上號而已,距離簽訂還早的很,至於藉此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更是異想天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