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長認為尤其是女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識幾個字就行。由於家裡經濟條件不寬裕,女孩早點嫁人,不僅能給家裡減輕負擔,還能拿一筆彩禮錢。”這位教師說。
看得見的“貧困循環”
在貴州近些年脫貧攻堅中,很多偏遠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修葺一新,教育條件顯著提升,但當地固有的早婚早育的婚俗觀念,加之優生優育政策宣講不到位,給控輟保學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以畢節市部分村寨為例,生孩子“三個五個是常態、七個八個不見怪”,年紀輕輕已是幾個孩子的媽媽,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文盲或半文盲較多。那些早婚早育的女孩,只能眼睜睜陷入看得見的“貧困循環”。
吳信梅的媽媽沒讀過書,爸爸也只讀了小學三年級。在她看來,媽媽和爸爸就是“前車之鑒”,早早結婚生子,十分辛苦地謀生。為了供養她和弟弟,父母在廣西做伐木工人多年。
去年暑假,吳信梅第一次出遠門,跟著父母去廣西打工。頂著烈日苦幹一天,算下來也只能掙100多元。為了多幫幫父母,她硬著頭皮跟著幹了20多天。“實在太累了。”吳信梅實在堅持不下去,哭著跑回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