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基建”,穿新鞋要走新路
http://www.crntt.hk   2020-06-09 08:06:24
 
  二是需求新。數字經濟是中國的國家戰略,也是世界潮流。當下我們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等,都在呼喚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而這些正是“新基建”的題中應有之義。

  三是機制新。傳統基建的功能屬性相對獨立,邊界比較清晰。“新基建”涉及的許多技術既有自身特性,又需要相互交叉融合。因此,以工業互聯網、5G、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對於這些新事物,很難沿用傳統的監管思路和發展模式,亟待以新機制為其營造發展的空間和環境。

  本世紀以來,全球勞動力成本普遍上升,老齡化日益嚴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環境資源壓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世界新技術變革風起雲湧,給人類帶來解決各種共同危機的希望。即使新冠肺炎疫情會在一定程度上遲滯這一進程,但總的趨勢不會發生逆轉。正是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上,中國從“新基建”上發力,推動產業鏈和價值鏈向上游轉移,有望讓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發生脫胎換骨的蛻變。

  隨著“新基建”的不斷推進,絕大多數的企業陸續實現聯網,業務全面數字化,這將帶來勞動生產率的全面提升,從而改變生產關係。在帶來投資大幅增長的同時,也將有力地促進消費升級。這些不僅有利於對衝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而且還可以推動整個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從而進入新的高質量發展的時代。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與“新基建”有關的各種新技術已經在“戰疫”行動中顯露鋒芒。大數據疫情篩查防控、醫用物資生產調運、遠程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生活物資網購、有序復工復產等,讓整個社會仍然可以高效運轉,其中數字基礎設施凸顯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撐作用。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線上需求、線上經濟、線上服務的發展,同時也加速了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數字經濟的發展。

  “新基建”賦能傳統基建和傳統產業

  文章認為,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加豐富,涵蓋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征,能夠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然而,我們不能把兩者完全割裂開來,“新基建”也不意味著可以替代傳統基建。若沒有發達通暢的交通體系,數字經濟、智慧城市都只能成為空中樓閣;若不與現代技術深度融合,交通運輸體系和城鄉基礎設施體系的智能化和數字化也無從談起。因此,“新基建”不僅包括以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還包括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提出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三是創新基礎設施。其中第二方面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中國基礎設施發展成就巨大,但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很多,在量和質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都還存在很大差距,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任重道遠。“十四五”是我國從全面小康邁向初步現代化國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國際形勢大變化、國際格局大調整的時期,是中國推動新產業革命的重要時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推進新技術變革,都需要有“新基建”。“新基建”無疑將是“十四五”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

  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製造業穩增長的措施時,提出“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台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製造。”“新基建”既有社會公益屬性,也有鮮明的行業特色,需要全社會包括信息技術企業和其它工業企業協同努力。“新基建”要推進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推進電子信息產業與垂直行業跨界融合。所以,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是“新基建”的重要歷史使命。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