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係學會”25日舉辦“後新冠肺炎時代的國際政經新格局”座談會。(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5月25日電(記者 鄭羿菲)“國際關係學會”25日舉辦“後新冠肺炎時代的國際政經新格局”座談會,台灣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林建甫表示,未來的經濟可能成為多極化,變成中國規格與非中國規格之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說,新冠疫情可以說是世界基本政經情勢的催化劑,中美關係的第一個參考點可能落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選舉結果,畢竟政權只有4年,但家族產業可能是永久,屆時特朗普如何看待中美關係,都可能存在變化。
“國際關係學會”會長蘇宏達總結說,在中美各自拉幫結派的情況下,關鍵可能在歐洲的態度,以WHA事件為例,歐洲並沒有跟進特朗普批評WHO,相對來說中國的空間就比較大。而台灣不管選不選邊,執政者都須牢記要把握和平與繁榮。
“國際關係學會”25日舉辦“後新冠肺炎時代的國際政經新格局”座談會,由“國際關係學會”會長蘇宏達主持,並邀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張登及,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王冠雄,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林建甫,國際商貿文化交流基金會執行長胡天盛與談。
在經貿部分,林建甫表示,疫情讓全球產生新趨勢,供應鏈中斷、反全球化越來越明顯,中美已從貿易戰轉為全面對抗,包括金融貨幣戰、高科技戰等,而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雖簽訂協約,但在執行面又受到疫情影響,再加上美國即將要大選,可能加大民粹訴諸對抗,包括近期香港事件等,未來的世界可能成為多極化的世界,會是中國規格與非中國規格之爭。
胡天盛則說,對產業界來講,其實新冠肺炎衝擊很大、感覺鈍化、環境適應、日子繼續。主要是這種衝擊從1年半前的中美貿易戰就開始影響產業界了,貿易戰也是斷鏈、脫鉤,只是性質是人禍,而新冠肺炎則是天災,現在產業界每個月就要適應不同的環境。
在兩岸方面,張登及指出,在兩岸沒有官方渠道的情況下,520是提供機會讓兩岸空中對話,目前看起來兩岸都互遞短效的橄欖枝,雖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報告有些人關注“三不提”,不提九二共識、不提一國兩制、不提和平統一,但後續政協主席汪洋、“外交部長”王毅等人談話還是有提到和平統一、九二共識等,也進一步舒緩了外界對大陸對台比較強硬的猜想。而疫情後中美的較量就是在比氣長、比誰的體質比較好。
黃介正認為,新冠疫情可以說是世界基本政經情勢的催化劑,很多趨勢都已在走,只是因為新冠肺炎用力推了一把,而美國總統大選卡在那,明年大陸建黨百年, 切都不容許大家做完整性戰略轉彎,必須得等這些變數過後才可能有新變化,第一個參考點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選舉結果,若特朗普連任,未來4年對中國的態度還得再觀察,畢竟政權只有4年,但家族產業可能是永久的,屆時特朗普如何看待中美關係,會持續走向意識形態或貿易上的極度施壓等,都可能有變化。
王冠雄表示,在參與WHA上,台灣過度依賴網路操作,因為網民針對WHO秘書長譚德塞的攻擊與污衊,譚德塞是否有意願發出邀請函就成了問題;而國際社會有8個國家的國內團體對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的控管提出訴訟,但基本上都不屬於國家訴訟,當各國國內法院因訴訟扣押對方財產,大陸勢必也會有能力對國內其他國家的財產提出反對作為。
蘇宏達總結說,全球化會有舊的,也會有新的延續,在斷鏈、中美各自拉幫結派下,關鍵可能在歐洲態度,當美國要封鎖圍堵中國時,歐洲跟不跟進會很關鍵,若歐洲跟進中國會面臨很大壓力,但若歐洲不跟進,中國相對來說會有更多空間,從WHO事件來看,歐洲並沒有跟進特朗普批評WHO。而台灣選邊不能選到戰爭、交流不能交到投降,不管我們選邊不選邊,我們都要把握和平與繁榮,這是執政者需要牢記在心的。 |